马作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城”,上海在2025年2月5日,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
据《解放日报》报道,蛇年首个工作日,上海“新春第一会”将如期召开,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自2018年开始,在岁末年初召开全市大会,讨论新一年优化营商环境方向,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建设的重要传统。
上述报道还称,在过去七年里,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成果有目共睹。在以上海、北京为样本的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从2018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最新评比年份)的第31位。截至2024年底,上海实有企业289.87万户,相当于上海每8.5个人中就有1个“创业者”,密度居全国第一。
今年,上海提出的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叫做《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深度《方案》,两个关键词值得重点关注,一是“提升企业感受”,二是“国际一流”。
相互作用力
1月中旬召开的上海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上海过去一年全力做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对标改革,优化营商环境7.0版150项改革举措全面完成。
面向2025年,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指出,进一步深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准确把握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实践要求,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不断提高政策服务的整体性、清晰性、便利性,一以贯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进展,助力企业在沪实现更好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8.0版本方案中可见,此次方案主要围绕“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督检查”“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以及“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五个方面展开,覆盖了营商环境整体标准、政策供给、执行和社会形象等多个维度,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至于为何将“提升企业感受”写入方案标题,上海市发改委营商环境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解读说:“在方案前期调研中,我们进一步聚焦了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问题和建议,一共梳理形成了189条需求建议清单。企业的这些关切,上海市都在8.0版本中予以积极回应。”
“写入文件才只是第一步,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上述负责人说道。
公开报道显示,2025年,世界银行改版后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二批参评经济体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将陆续更新。新评估标准最大的改变在于,除了办事便利度这个维度,增加了监管法规质量和政府公共服务两个维度,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便利的平衡。
提升企业感受,不妨理解为政府营商政策与经营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此端政府发力做强服务和政策供给,彼端经营主体加大投入持续带动要素循环。有来有往,相得益彰。
放眼世界,达观天下
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有7.5万多家外资企业,贡献了上海市约1/4的GDP、约6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优化营商环境8.0版本方案中,国际一流这一关键词正切中上海特色。
2月5日,诸多省份召开新春第一会,且各具特色。
以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为例,该省召开的新春第一会是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交流研讨;江苏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简称“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进行专题部署。山东省则以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全省新一年发展谋新局、启新篇;浙江则以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召开该省新春第一会。
回看上海,新征程上上海把“五个中心”建设作为重要使命,由此出发,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幅跃升。而在进一步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过程中,更需要“眼光向外”。
对上海而言,这座城市不但要持续开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对标改革,另一方面要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提供先行方案。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春第一会,上海紧抓营商环境这一主题,不仅仅是简单的埋头市内一域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更瞄准的是上海乃至全国开放创新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