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特支”红色资源

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安徽第一个党组织小甸集特支诞生地——安徽寿县小甸镇积极把红色资源和党员教育相融合,坚持用“特支”精神引领发展,通过精神延续、升级改造、学用结合等具体举措用活用强红色资源,赋能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精创红色资源“教材”,促进党员教育“可视化”。详细梳理“红色谱系”,集中党史研究院、革命后代、本地教师等专门力量,通过查阅党史资料、研读革命先辈书信、探访革命烈士后代和调研走访群众等途径整理“红色脉络”,编写出“一门三烈士”“曹渊故居”等红色历史故事5册。真实还原“峥嵘岁月”,通过雕塑群像将小甸集革命先烈传播革命理论、培养革命分子、组建群众社团、发动武装起义等过程再次呈现在干部群众眼前,让特支故事“生动演绎”。认真策划“视频教学”,2024年以来,组织干部群众80余人参与拍摄《小甸曹家一门三烈士》《红色热土 历史丰碑》等电教影片2部,参与省、市主流媒体拍摄制作的《一架钢琴的红色之旅》《那年青春别样红》《小甸星火》等微党课3部,使“小甸集特支”的红色资源“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可持续的“精神粮食”,利用小甸镇17个远教站点集中播放电教影片、微党课270余场次,参学党员干部5450余人次。

建强红色资源“阵地”,促进党员教育“精品化”。定期修缮历史遗迹,稳妥保存红色“根据地”。对镇内的曹渊故居、淮上中学补习社、革命烈士陵园等7处“红色遗迹”进行定期维护,不断丰富遗迹内部的历史记录、历史物件,增强故事讲述的“支撑性”“触碰性”。加强基础投入,倾力打造红色“孵化地”。以“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为依托,争取专项资金建设小甸镇党校项目,为本镇党员干部教育学习提供“近水楼台”。以“文化振兴”目标为抓手,有序推进小甸村的“红色村”建设工程,积极推动村史馆建设,把村史馆建成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档案馆”和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完善资源整合,精心设计红色“打卡地”。打造8处常学常新、情景交融的现场教学点,提升纪念园工作人员和“红领巾讲解员”队伍业务水平,精心设计建设党员干部教育红色研学方案,推出“特支纪念园——曹渊故居”“特支纪念园——杨圩村托管试验田”“特支纪念园——瓦埠湖生态走廊”等3条线路,将红色教育资源串点成线,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学习便利,2024年以来,吸引近2万人次来此开展红色教育。

聚力红色资源“赋能”,促进党员教育“实用化”。坚持“先锋带动”,解决群众生产“难点”。以“特支精神”为引领,让“先锋模范”在基层一线亮身份、展风采。村“两委”同志和党员带头支持协调项目实施,开展路域环境治理工作15处,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保障村民安全出行。聚焦“宣传引领”,确保中心工作“同向”。高质量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利用广播、公开栏、宣传单、微信群实现宣传“处处在”,增强信用风尚的“渗透力”,各村每月开展4次以上宣传动员活动,宣传活动群众覆盖率达95%以上。促进“学以致用”,激发基层治理“动能”。以党员干部为主体,成立“小甸先锋”治理服务队,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的“细枝末节”,小甸镇成立服务队16支,成员70余人,2024年度开展黑臭水体、道路清理、矛盾调解等“点对点”治理活动130余次,受益群众3500余人。探索积分制治理新模式,以户为单位建立户积分记录月台账,积分制开展以来,共计奖励群众273户。

▌来源:寿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龙震琳

▌审核:小红花

▌抖音号:@shouxianren202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