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江/淮/老/街/巷
文化中国行
它是2024年安徽“爆火”的县城之一
它是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古都
它是全国唯一用“寿"字命名的县城
它是《芈月传》中黄申君黄歇的封地
它有着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古城墙
它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它是《淮南子》和中国豆腐的诞生地
它是中国“成语典故之乡”
500多个成语可以串联出它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就在这里
它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安徽寿县。
从古城南门往北走200余米,
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
那里曾有一位寿县百姓熟知的父母官,
而成语“时苗留犊”的故事
正是发生在那条街巷里。
寻找江淮老街巷,
今天我们来到了寿县留犊祠巷。
01
典出淮南
时苗留犊
时苗(150-220年),字德胄,东汉末年钜鹿(今河北邢台平乡)人。建安中,入许都丞相府,被曹操任为寿春令,后又任太官令、典农中郎将等。一生不事权贵,以清介闻名。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时苗任寿春县(今安徽省寿县)令。初次赴任时,他不骑马、不坐轿,乘坐一辆黄母牛拉的车前往。当地老百姓因而称他为“黄牛令”。在任期间,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受到赞扬。
时苗在寿春为官期间,母牛生下一牛犊。卸任时,群吏说:“牛马这样的牲畜是不认识父亲的,这头小牛犊自当随母,您应该把它带走。”大家都这样劝道。但时苗却拒绝说:“我来这里的时候,只带来这一头母牛,小牛犊并不是我带来的,所以它应该留在这里,我不能带走。”父老乡亲听说此事,都赞叹时苗清正廉洁,一再坚持让他把牛犊带走,但时苗还是执意留犊而去。
“时苗留犊,羊续悬鱼。”时苗作为古代清官的典范,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怀念。
02
流传千古的
清廉佳话
其后,时苗入许都任太官令数年,不肃而治,官至典农中郎将。最终因不满曹操专权擅政,弃官归隐,正始年间病卒,享年70有余。
时苗死后,葬于今河北邢台市平乡县太平乡小漳河之滨。百姓称其墓为“牛令圪塔”。为了纪念时苗,人们把小牛饮水之池取名为“留犊池”,又在牛犊栖身地建起“留犊坊”。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州赵宗顺从民意,又在池北建祠祭祀时公,称时公祠,又称“留犊祠”。池、祠之间的街巷称“留犊祠巷”。
时公祠
自东汉以来,“留犊”作为为官清廉的代名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士人。
03
时公清风
垂千载
在寿县当地,更是有一道以豆腐为原料制作的菜,就叫做‘时苗留犊’,外层酥香,内部软嫩,可以说是回味无穷。
“留犊归牛骇见闻,古今唯数一时君。”东汉后1000多年来,时苗留犊的故事在《三国志》《寿州志》《平乡县志》史传中均有记述,《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蒙学类读本也收录了这一历史典故。元代大画家钱选、赵孟頫均创作有《时苗留犊图》。
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邯郸出土一元代瓷枕,长44公分、宽17.5公分、高16公分,白釉烧制。瓷枕表面手工雕刻“时苗留犊”精美图案。
元代 钱选《时苗留犊图》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时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时苗留犊,意义更在克己奉公、甘于奉献。
▌来源:皖美视界AH
▌编辑:龙震琳
▌审核:小红花
▌抖音号:@shouxianren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