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铁路部门预测,2025年春运期间虹桥火车站预计到发旅客1706万人次。为持续做好春运期间虹桥枢纽交通保障工作,闵行区组织1500名机关、街镇志愿者通宵增援,分布在现场6个重要点位,提供各类咨询、指引服务,直至2月8日。
春运期间,闵行志愿者将坚守岗位,热忱接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温暖八方旅客。1月26日起,“今日闵行”“闵行组工”与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推出 “春申先锋·党员在行动——春运志愿者手记”系列报道。
春运返程高峰如期而至,虹桥枢纽迎来了大客流。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群挂着青春志愿标牌的青年人格外引人注目。
本次春运期间招募增援保障虹桥枢纽的志愿者中,35周岁以下青年志愿者712名,是志愿者队伍中非常重要的力量。为全力配合做好春运期间虹桥交通枢纽大客流应急保障工作,闵行团区委充分发挥团员和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志愿者临时团总支和应急响应保障青年突击队。虽然青年志愿者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和岗位,但他们却怀揣着共同的热情与目标:为每位旅客提供贴心服务,守护每段归途。
大年初六,团区委组织的44名志愿者集结在虹桥枢纽,准备迎接春运返程最高峰。“‘被信任’是我这次志愿服务最大的感受”,来自团区委组织联络部的蔡宇帆说道,“一家四口找不到来接机的亲戚,把手机直接交给了我,让我与对方沟通;一位来沪打工的叔叔让我帮忙给他拍个照片,给远方的家人报平安;一名在如织的人流中手足无措的腼腆小伙子恰好与我对上眼神,便拖着行李箱来向我问路……只要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到旅客,寒冷与疲惫都是值得的。”
“我们在,我们帮您!”不仅是蔡宇帆和其他志愿者们共同的服务口号,更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的志愿承诺。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杨皓清早早和其他志愿者们集结在1号点位,“我们这儿是虹桥天地、西二出入口、西交通中心和P10停车场的交界处,人流密集,所以问询需求极大,工作需要特别仔细。”
“别急,我来帮您查一下。”面对一位焦急询问路线的旅客,杨皓清一边安抚旅客的情绪,一边迅速打开手机地图,查找最优路线。轮班休息时,杨皓清也没有闲着,抓紧时间熟悉周围环境,查询高德、百度地图,逐渐从最初的生疏变得熟练,从慌乱变得从容。
而在高铁出发层和地铁口附近,来自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的周俊超也同样忙得不可开交,一位外国友人匆匆走来,神情焦急。由于语言不通,对方只能用其母语夹杂英语试图表达自己的需求。周俊超敏锐地捕捉到了“浦东”“Airport”等重要关键词,立刻明白这名旅客需要前往浦东机场。周俊超一边用简单的英语安抚对方,一边迅速与另一位志愿者分工合作,顺利迅速地引导外国友人前往打车点。
面对旅客们的询问,周俊超总是微笑着耐心解答。“看到大家因为我的帮助露出笑容,真的特别有成就感。”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春运志愿服务中最真实的写照。周俊超和所有志愿者们用细致入微的服务,为旅客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也让春运返程的旅途多了一份安心。
对于闵资集团的张晨浩来说,这次志愿服务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你知道老乡鸡在哪里吗?”“我想问一下能打表的出租车在哪儿可以找到。”初来乍到的他面对这些细琐的问题,一时间显得有些茫然,还好有其他熟悉虹桥火车站的志愿者及时帮忙,最终顺利为旅客指明了方向。
志愿服务过程中,张晨浩看到了旅客们归家的急切与疲惫,也看到了来上海打工漂泊的游子们对家的思念,看着他们顺利踏上旅程,他的内心满是成就感。“未来我会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前行,用自己的力量为更多人带去便利与温暖。”这是张晨浩在志愿结束后的最大收获。
中建科技华东公司的俞李主要负责在进站口对乘客进行引导,他突然注意到一位阿姨站在人群中,眼神迷茫,脚步踌躇。他立刻上前询问,得知这名阿姨需要前往接站口,却因车站太大而迷失方向。俞李没有犹豫,带阿姨前往接站口。
一路上,阿姨和他聊起了自己的工作。原来,她是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在过年期间陪伴照顾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这次,她的爱人特意赶来和她团聚。抵达接站口后,阿姨脸上的焦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感激。她那质朴的笑容和一句真挚的“谢谢”,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俞李的心。
俞李深刻体会到,生活中有无数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他人的温暖与幸福。而他,也在这份志愿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俞李说:“虽然身体疲惫,但看到旅客们顺利踏上旅程,我的内心无比充实。”
寒风凛冽,但每位青年志愿者却如冬日暖阳,用坚守与担当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春运安全、有序、温馨的进行贡献了青春力量。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充满活力和爱心的志愿者,春运的旅途不再孤单,归途更加温暖,他们让“志愿蓝”成为了虹桥火车站春运路上最亮丽的一抹色彩。
供稿: 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 团区委
编辑/初审:林心怡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