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春节假期

你有没有不想上班、

不想上学、不想起床?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

还不太适应?

“节后综合征”悄然而至

如何调整?

这份指南请收好!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很多人在春节过后会出现一系列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症状,如精神疲劳、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嗜睡、消化不良、头痛、胃肠不适等,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节后综合征”。这通常是因为假期的生活作息与饮食运动和节后相差太多导致。

如果你出现下面几种表现,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1.睡眠紊乱。假日期间,身体缺乏充足的休息,人体生物钟被打乱,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2.手机沉溺。假期长时间刷手机,不仅会过度依赖手机,还会因长期低头或久坐,引发头疼、颈痛、腰背痛等不适。

3.疲劳焦虑。节后可能会出现抑郁、烦闷等心理问题,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疲乏无力等情况。

4.肠胃紊乱。假日里大吃大喝过后,有人可能会出现胃负担重、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痛、恶心、腹泻等。

“节后综合征”如何调整?

从医学角度来讲,“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症。如何调整才能元气满满地投入到节后的工作中?此时应当将注意力转向身体的养护与恢复,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更好地预防节后综合征。

饮食转向清淡,增加膳食纤维

假期中,大鱼大肉和油炸食品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假期结束是时候让肠胃也享受一下“假期”了。蔬菜、水果以及全谷类食物,它们不仅口味清淡、易于消化,还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身体恢复平衡。燕麦、糙米、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让人们感受到轻松与自在。

此外,还应增加蛋白质、水分的摄入。蛋白质是人体修复的重要营养素,瘦肉、禽类和鱼虾类食物以及蛋类、大豆类和奶制品等食物,都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排毒功能,也可以适量饮用淡茶或汤类饮品。

通过运动健身调整状态

除了进行饮食调整外,保持适量的运动也可以提升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想要缓解“节后综合征”,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运动和健身方法来调整身体状态。

1.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活力。推荐快走或慢跑、骑自行车或游泳。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选择运动的方式和强度,不要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同时运动前要做好热身,避免受伤。



2.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推荐哑铃训练、自重训练等。这类运动大多需要有运动基础,或者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同时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动作的正确性,避免受伤。

3.伸展运动

常见的伸展运动包括拉伸和瑜伽,可以放松全身肌肉,缓解身体的紧张感,提高身体的柔韧性。需注意,伸展运动要缓慢进行,不要用力过猛。其中,瑜伽的动作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避免高难度动作。



4.充足休息

充分的休息是身体恢复的基础。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状态。可以尽量保持与节假日前相似的作息习惯,确保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让我们一起摆脱“节后综合征”

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一年的挑战吧!

图:视觉中国

来源:央视新闻、新京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