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调整攻略
告别“节后综合征”
八天春节假期不知不觉已接近尾声,想到又要开始上班、上学,许多人心中难免惆怅。
焦虑、失眠、胃口欠佳、提不起精神、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易怒、肠道反应……没错,你被“节后综合征”盯上了。
为何会出现“节后综合征”?如何摆脱这些症状?今天,合卫小编请来了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中级心理治疗师郑诚,来给大家支支招,帮助大家“一键重启”~
01
出现“节后综合征”的原因
焦虑、失眠、胃口欠佳、提不起精神、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易怒、肠道反应……这些被人们统称为“节后综合征”的表现,是指人们在大型节假日如寒暑假、春节假期、国庆长假等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
为何会出现“节后综合征”?这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从生理上看,人们平时工作、学业繁忙,好不容易放个长假,自然是希望彻底放松,但很多人并没有采取规律的作息时间、循序渐进地放松步骤,更多的是日日熬夜、暴饮暴食、睡懒觉、“葛优瘫”刷手机或看电视等等,对身体反而不好。
节日期间,不少朋友还需要赶回家乡,两头奔波,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这样的“休息”非但没有达到放松的效果,反而给身体增加了负担,节后很难短期内调整过来,所以一旦恢复规律作息后就很不适应。
其次从心理上看,昼夜节律的失调也容易导致情绪出现问题。若假期松弛而工作紧张,则意味着长假后需要迅速进入紧绷的心理状态,容易诱发焦虑的情绪;若假期兴奋而工作安静,则意味着大脑需要从高度亢奋的状态迅速恢复到冷静、专注的状态,这既可能令人感到孤单、寂寞、无聊,也可能因为无法恢复专注而焦虑。
02
“节后综合征”如何应对?
首先应当在生理上做出调整,提前一至两天开始逐渐恢复到正常工作所需的睡眠量。调整饮食,节后第一周尽量以清淡为主,适当配合蔬菜和水果,减轻肠胃负担。
其次在心理上调整情绪,在长假最后一天收收心,学生可以整理已完成的作业,做点预习;上班族可以为即将开始的工作拟一个计划,听听喜欢的音乐,与家人、朋友聊聊天,尽量不参与高度兴奋的活动。
此外对上班族来说,长假后第一周也不适宜给自己安排过于繁重的工作,应当循序渐进,给思想一个调整的空间。
03
节后调整小贴士
01
充足睡眠
合理安排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节日的最后一天,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睡前不要让大脑太兴奋,可以用音乐静心。
02
适当运动
多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出出汗,做做有氧运动。
03
放松阅读
可以是未读完的一本小说,或者是一本感兴趣的杂志。阅读可以让你静下来,渐渐恢复到思考的状态。
04
睡前泡脚
睡前用热水泡脚,按摩足底脚趾对疏通经络、调整脏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均有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05
收拾整理
把你旅游带回的行李物品、纪念品收拾妥当,把积攒下的脏衣服清理干净,给家里来次清扫,整洁的环境可以平复你的焦虑。
06
写下计划
突然回到工作状态,可能会有些手忙脚乱,把接下来要做的事写下来,按优先级排序,做到心里踏实,处事从容。
04
专家介绍
郑诚,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21-068),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主译《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精神动力学咨询与治疗的精要》《阅读比昂》,参译《梦的意义》《临床心理学》《精神动力学诊断手册》等著作。
门诊咨询电话:0551-63616124
公益心理援助热线:0551-6366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