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春节假期之后回归工作第一天,你的开工状态还好吗?
此时的你是否感觉头晕乏力、心慌焦虑、失眠健忘、反应迟钝、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如果出现了以上情况,很可能是患上了“节后综合征”。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长假后,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情绪不太好等现象,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心慌胸闷,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节后综合征”。哪些因素会导致“节后综合征”?
专家提示,如果您出现下面几种表现,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睡眠紊乱。假日期间,身体缺乏充足的休息,人体生物钟被打乱,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手机沉溺。假期长时间刷手机,不仅会过度依赖手机,还会因长期低头或久坐,引发头疼、颈痛、腰背痛等不适。
疲劳焦虑。节后可能会出现抑郁、烦闷等心理问题,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疲乏无力等情况。
肠胃紊乱。假日里大吃大喝过后,有人可能会出现胃负担重、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痛、恶心、腹泻等。
调整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很多人在节假日后期,需要奔波赶回工作城市,节假日期间熬夜更是常态,所以,节后首先要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定好闹钟,早睡早起。
节后调整睡眠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
可就是睡不着,该怎么办?睡前一个热水澡、一杯热牛奶都是极好的。另外,用热水泡泡脚,睡前听听音乐也有助于睡眠,最重要的是不在床上玩手机。
合理安排作息
避免假日“心脏综合征”
假日期间,饮食的不规律和作息的颠倒等问题,除了会容易患上“节后综合征”,还有可能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因此,假期休息还要警惕另一种综合征——“心脏综合征”。
专家提示,假日“心脏综合征”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大部分人是由于疲劳和生活节奏改变引起的。此外,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要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加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概率。
专家介绍,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许能让症状在短期内消失,如改善睡眠、清淡饮食,少饮酒不酗酒等。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哪怕是熬夜,都可能会使得疾病变得更加严重。假日期间,更应该合理安排作息,规律服药。如果通过改善不良习惯,症状不能得到缓解,则要及时就医。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
假期里你有没有顿顿不离肉?建议节后饮食可以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尤其是深颜色蔬菜。
不过,节后饮食调整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单一食物的营养肯定是不全面的。另外,还应该多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值得注意的是,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1、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冷、过硬、过辛辣的食物,减轻肠胃的负担;
2、每天还应多饮用热茶、活性水或纯净水,适当控制零食,以便缓解身体的疲劳感;
3、少吃糖和淀粉,饮食以鱼类、肉类、蛋类、生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为主;
4、节后饮食要注意规律,收假前三天可以只吃素,也可以大量喝白开水,多吃粗纤维和绿色蔬菜,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胃肠道恢复健康;
5、每次吃不超过七成饱,每日吃两到三餐,不吃或少吃零食;
6、补充多维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辅酶Q10等抗氧化剂。
恢复运动,适当锻炼
节后恢复运动非常有必要,否则总会感觉没精神。此时可以进行一些活动量相对大一点的运动,比如快跑、游泳、球类等,以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重获元气。
合理安排工作
刚进入工作不要急于求成,让自己慢慢进入工作状态。将自己的工作按照重要性、紧急程度进行排序,拉个工作清单出来,在循序渐进中调整工作节奏。
1、别马上干活,先花点时间和同事沟通、整理桌面,让自己回到工作状态;
2、别拿工作和休假比较,工作赚钱和休假花钱肯定感受不同;
3、回顾下,上半年的总结和接下来的规划,挑出其中你感兴趣的点先开始;
4、列个工作清单,完成后一个个划掉;
5、改变一下工作模式,在工作任务安排上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6、早睡早起,避免因过节而养成睡懒觉习惯,注意起居有序;
7、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强度工作,上班前三天,尽量安排一些计划性、交流性质的工作,可以给到到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
克服反应迟钝,昏昏欲睡的状态
1、保证24小时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2、每天做有氧运动1-2个小时以上,在运动中积极休息,能走路时不开车,能爬楼梯时不坐电梯,在运动中调整精神状态,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重新获得元气;
3、不要长久静坐,保持放松的姿势;
4、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使与大脑连接的部位得到运动,就能够刺激脑部而恢复清醒状态,而这些部位中最有效应的,就是手指尖以及头部。现针对指尖和头部介绍两种醒脑法做一点说明:
两手握拳,然后从小指开始,逐渐将手指伸展,依次是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手指伸开时要迅速、有力。拳头打开之后,要用力伸展手指。从小指开始,内收握拳,顺序依旧是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收拳时要做到缓慢、有力。然后,再依次将手指打开。
用手指代替梳子,从前额的发际处向后梳到枕部,然后弧形梳到耳上及耳后部。如此反复10-20次。
这样,周而复始,连续三遍,就可以收到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改善人体血液供应、健脑爽神、降低血压的良好的效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朱洪蕾 综合 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贵州都市报、中国教育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