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们必须得好好唠唠冠心病这个事儿,真的太重要了!在咱们身边,有不少人都被冠心病困扰着。就说 60 岁的吴大爷吧,他这几年一直被冠心病和高血脂折磨着,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好在他还算幸运,暂时不需要做支架治疗,通过服药来控制病情就行。

吴大爷刚开始服药的时候,每天都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吃药。一段时间过去,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以前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胸口发闷,现在这些症状都减轻了不少。吴大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想着:“我这病应该是快好了,药吃多了也不好,干脆就不吃了吧。” 于是,他自作主张地停了药。



刚停药那阵子,吴大爷没觉得身体有啥不对劲的地方,还暗自庆幸自己停药的决定挺明智。可慢慢地,问题就来了。他开始频繁地感到心悸,就好像心里揣了只小兔子,“砰砰” 跳个不停。有时候,走着走着路,这心悸的感觉就突然冒出来,让他不得不停下来缓一会儿。吴大爷心里有点慌了,赶紧去医院做检查。结果一出来,他傻眼了,血脂水平又回升了不少,比之前还高。医生一脸严肃地告诉他,停药导致他的病情反弹了,要是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吴大爷懊悔不已,他这才明白,冠心病可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其实,像吴大爷这样的患者还真不少。很多人对冠心病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总觉得症状缓解了病就好了,却不知道这病背后藏着多大的凶险。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认识认识冠心病,顺便给冠心病患者提个醒,有 4 种药,不管有没有放支架,都不建议停。



咱们先得知道,冠心病的根源在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病变。这冠状动脉啊,在人体心血管体系里的地位可太重要了,它就像心脏的 “专属快递员”,负责给心肌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冠状动脉里欢快地流淌,把氧气和营养物质送到心肌细胞手里,让心脏能够正常工作。

但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时,情况就变糟糕了。血液里的脂质,尤其是胆固醇,开始在冠状动脉的血管壁上悄悄 “安家”。这过程就好比在原本光滑的水管内壁上,慢慢堆积了一层又一层的污垢。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污垢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斑块。这些斑块就像一个个 “小怪兽”,在血管里不断生长、变大,使得血管腔变得越来越狭窄。



病情要是再发展发展,血管腔的狭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可能完全被堵住。血管腔可是给心肌细胞运输养分和氧气的通道啊,一旦狭窄或者堵塞,心肌的血液供应就会大幅减少。这时候,心肌细胞就像没了粮草的士兵,陷入缺血、缺氧的困境。要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心肌细胞长时间得不到所需的养分和氧气,就只能走向坏死,这可太危险了!

冠心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胸痛就是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很多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比如爬几层楼梯、搬点重物的时候,就会突然感觉胸痛。这是因为在活动时,身体各个器官都在 “加班”,对血液的需求增加了,心脏也得加把劲工作,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可冠状动脉因为粥样硬化变窄了,没办法及时给心脏提供足够的血液,胸痛就找上门了。还有,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像是和人吵架、遇到特别开心或特别生气的事,体内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这会让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脏的负担一下子就加重了,也容易引发胸痛。这种胸痛可不是小事,它很可能是心脏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提醒你身体出问题了,得赶紧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呼吸困难也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心脏和肺部在人体里可是 “好搭档”,共同维持着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当心脏供血不足时,肺部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牵连。正常情况下,肺部的血液在心脏的 “推动” 下,顺利地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带给身体,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但心脏供血不足时,肺部血液回流就不顺畅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受到影响,患者就会感觉呼吸困难。有时候,患者稍微活动一下,或者只是安静地坐着,都会觉得喘不上气,特别难受。

心悸同样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心肌缺血会干扰心脏正常的电生理活动。心脏的跳动就像一场有序的 “交响乐”,靠的是心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来维持稳定的节律。可一旦心肌缺血,这电信号传导就像被打乱了节奏的指挥棒,心脏的节律就乱了,患者就会感觉到心悸,也就是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有时候跳得快,有时候跳得不规则。



头晕也是部分冠心病患者会遇到的问题。大脑可是人体的 “总指挥”,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运转。当心脏供血不足,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没办法给大脑提供足够的血液时,大脑就像缺了电的机器,没办法正常工作,患者就会出现头晕的症状。有的患者走着走着路,突然就觉得头晕目眩,严重的还可能会摔倒。

不过,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差异可大了。有些患者症状比较轻微,可能只是偶尔出现轻微的胸痛或者心悸,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还能正常工作、生活。但有些患者就没那么幸运了,症状特别严重,随时都可能面临心肌梗死的危险。心肌梗死可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意味着冠状动脉完全被堵住了,大片的心肌因为缺血而坏死。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就像风中摇曳的蜡烛,极其危险,必须马上进行抢救,争分夺秒地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不然随时可能丢了性命。



了解了冠心病的凶险,咱们再来说说冠心病患者用药的事儿。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正确用药可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关键。今天,就给广大冠心病患者提个醒,这 4 种药,不管有没有放支架,都不建议停用。

阿司匹林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往往受过伤,就像水管内壁有了破损一样。这种情况下,血小板就容易聚集在一起,就像一群小沙子聚成了一团,最后形成血栓,堵住血管。而阿司匹林就像一个 “交通警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源头上阻止血栓形成,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冠心病患者来说,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就像给血管里的 “交通秩序” 上了一道坚固的保险,能让血管保持畅通,减少危险。



他汀类药物也是冠心病患者不能轻易停用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调节血脂,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LDL - C 可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 “罪魁祸首” 之一。血液里 LDL - C 太多的话,就会在冠状动脉壁上不断沉积,就像河道里的淤泥越积越多,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他汀类药物就像是河道里的清淤工人,能把 LDL - C 的水平降下来,减少斑块的形成。而且,它还有个厉害的本事,能让已经形成的斑块变得更稳定,不容易脱落。有些患者可能觉得,吃了他汀类药物后,血脂水平降到正常范围了,就可以停药了。可千万别这么做!一旦停药,血脂可能会迅速反弹,之前稳定的斑块也可能会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堵住其他血管,引发严重的后果。

β - 受体阻滞剂也是冠心病患者的 “保命药” 之一,不能随意停用。这种药物主要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来保护心脏。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就像一台有点 “老化” 的发动机,承受不了太大的负荷。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比如运动、情绪激动时,心脏需要更多的氧气来维持工作。要是没有 β - 受体阻滞剂的调节,心脏就会像过载的机器一样,拼命工作,心肌耗氧量大大增加,很容易引发心绞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肌梗死。就算有些患者放了支架,改善了局部的血管狭窄,但心脏整体还是比较脆弱,仍然需要 β - 受体阻滞剂的保护。而且,长期使用 β - 受体阻滞剂还能改善心脏的重构,让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逐渐恢复得更健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对冠心病患者也非常重要。这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冠心病患者的这个系统往往处于过度激活的状态,就像一辆刹车失灵的汽车,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还会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结构。ACEI 或者 ARB 就像是给这辆 “失控汽车” 装上了刹车,能抑制这个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同时改善心脏和血管的重构。特别是对于那些合并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冠心病患者,这两类药物的持续使用更是关键。哪怕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别擅自停药,一旦停药,RAAS 系统可能又会 “失控”,之前的治疗效果就白费了。

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清楚这 4 种药物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千万别因为一时症状缓解或者自我感觉良好,就擅自停药。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不舒服的地方,或者有啥疑问,一定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像年龄、性别、有没有其他疾病、吃了药有没有不良反应等等,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冠心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让自己能健健康康地生活。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