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在解放战争中,一位十几岁的少女女扮男装,毅然投身八路军,屡建奇功,赢得了“现代花木兰”的美誉。

岁月流转,1950年9月,这位年仅20岁的巾帼英雄有幸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而这位传奇人物,正是著名小说和电影《战火中的青春》中主人公“高山”的生活原型。

然而,在这位女子展现出非凡勇气与毅力的背后,隐藏着难以言喻的艰辛与付出。

临近退休之际,她向组织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请求……

她,究竟是谁?又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苦难童年,播下参军火种

郭俊卿,1931年出生于辽宁凌源的一个贫寒农家。

那时,九一八事变骤起,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民众生活困苦不堪,郭俊卿一家亦深受其害。

为逃离战乱与苦难,他们被迫离开故土,踏上漫长的流亡之路,最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艰难定居。

在这片异域他乡,他们的生活并未好转。

为求生存,郭俊卿的父亲沦为地主佃户,终日辛劳,却仍难以饱腹。

地主的残酷剥削,如同巨石压顶,让他们难以喘息。

父亲终因长期劳苦,身体日渐衰弱,含恨而终。

父亲的去世,让这个家庭更加困顿。

郭俊卿望着母亲与年幼的弟妹,心中满是哀伤与无助。

为撑起家庭,她毅然决定女扮男装,外出打工。

她剃去长发,换上男装,化名“郭富”,踏上艰辛的劳作之路。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个家庭。

不久后,妹妹也因饥饿与疾病离世。

亲人的相继逝去,让郭俊卿对旧社会充满愤恨,心中种下反抗的种子。

1945年,郭俊卿的命运迎来转机。

这一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她看到改变命运的曙光,渴望加入为百姓发声、推翻旧制的队伍。

当得知八路军征兵,她心中的参军之火瞬间被点燃,渴望投身革命,为苦难家庭与百姓寻求新生。



女扮男装,开启传奇军旅

那时,郭俊卿得知本地县支队不收女兵,而她逃荒到林西后一直女扮男装卖烧饼,便想冒充小伙子报名参军。

碰巧一天,她家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八路军骑兵大队教导员杜德贵。

郭俊卿对这位大个子军官充满了敬仰,不仅主动为其打洗脚水,还小心翼翼地摆弄他的枪。

杜教导员见郭俊卿勤快、聪明,且识字,便对他颇有好感。

1945年10月,林西县支队成立,郭俊卿背着母亲,化名郭富,虚报两岁,在杜教导员的帮助下,成功加入了骑兵2连,担任通讯员。从此,她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46年冬,郭俊卿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赶往60里外的白音木图部队送信,要求部队在4小时内赶到。

天黑雪深,道路难行,她牵着马在没膝深的积雪中艰难前行。

归途中,马因过度劳累而死,她背着马鞍,徒步三四公里,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

虽然因此身体受凉,落下了妇科病,但她的英勇表现赢得了部队的认可,被记了一小功。

在随后的战斗中,郭俊卿屡建奇功。

平泉战斗中,她带领的四班作为突击班,成功夺取了城东第二道山梁。

在激烈的战斗中,她身先士卒,与敌人展开肉搏,最终带领全班战士取得了胜利。

战后,四班被授予“战斗模范班”荣誉称号,郭俊卿也因指挥机智勇敢、带病坚持战斗而立功。

然而,长期的军旅生活,也让郭俊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不被战友们发现女扮男装的秘密,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错开洗澡、上厕所的时间,睡觉也从不脱衣服。即便如此,她依然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共同战斗。

从1945年到1950年,郭俊卿跟随四野部队从东北打到广东韶关,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毛泽东奖章各1枚。

在部队这些年间,她始终保持着女扮男装的秘密,与战友们共同战斗、共同生活。



身份暴露,成为英雄典范

1949年4月,郭俊卿所在部队渡江作战。

行军途中,她虽患妇女病却坚持走在前列,还帮助战友。

抵达湖北浠水,她多次渡河背送伤病员,终因病情发作住院。

在医院,郭俊卿坦白女扮男装参军的经历。

经诊断,她因长期作战未及时治疗,导致多种并发症。

医护工作者被其感动,积极治疗,使她的病情好转。

此事迅速上报至48军政治部秘书长李振军,正值他筹备战斗英雄评选。

李振军随即向军长贺晋年、政委陈仁麟等汇报,并在表彰大会上公开了郭俊卿的秘密,她因此成为焦点。

会上,郭俊卿换上女装,与董存瑞的战友郅顺义等人一同被选为一级战斗英雄,受邀参加中南军区战斗英雄会议。

1950年9月,郭俊卿代表第四野战军参加全国战斗英雄模范代表会议。

在北京怀仁堂,她与其他英雄一同向毛主席等领导人敬献花环,并受到亲切接见。

毛主席称赞她为:

“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郭俊卿在大会上发言,深情回顾了自己的成长与战斗经历,表达了对党和军队的感激之情。

她被授予“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并获得多项奖章。

中秋佳节,郭俊卿在宴会上向毛主席敬酒,她的英雄事迹随后传遍全国,11月,她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受到热烈欢迎。

回国后,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各种文艺作品以其为原型创作,如《女战斗英雄郭俊卿》等小说和连环画。

195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战火中的青春》,以郭俊卿为原型,讲述了女扮男装参加解放军的高山的故事。

该影片成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之作,再次展现了郭俊卿这位“现代花木兰”的传奇人生。



退休之际,提出特别请求

1960年,郭俊卿从中国人民大学深造毕业后,转业至青岛第一服装厂任厂长。

“文革”开始后,组织上为了保护她,将其调到山东曹县任民政局副局长,改名“郭富”。

在曹县,她积极为复转军人排忧解难,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让房给同事,生活简朴,仅有一台小收音机。尽管如此,面对灾害,她总是慷慨解囊。

1981年,郭俊卿带病工作,累倒了,她打算提前办理离休手续定居常州。

离休前,她给上级有关部门打了报告,要求将名字由“郭富”改为“郭俊卿”,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

1983年,这位年仅52岁的中国唯一的女特等战斗英雄在南京逝世,遗物简陋,仅有一只旧皮箱、一床旧被和一条毛毯,身上只有80元钱。

郭俊卿终生未婚,因妇科病和凉水浸泡导致丧失生育能力。她在上海治病期间领养了一个女孩,起名“利华”。

多年后,利华得知自己的身世,保存着郭俊卿的遗物,包括“战斗英雄”红丝带和英模证章。

得知郭俊卿有遗孤在常州,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明建议将利华征召入伍,从此她成为一名军中护士。

在原沈阳军区某炮兵旅营院,郭俊卿的雕像高高耸立,与董存瑞、郅顺义等英雄的名字一同被铭刻在石碑上。

参考资料:
台海网:郭俊卿:解放军唯一的女特等英雄
光明网:我国唯一女特等战斗英雄的坎坷生涯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郭俊卿:“现代花木兰”
洪雅县人民政府官网:祖国北疆的红色印记|一位“现代花木兰”
《党史文汇》,1998年.12期,王兴贵,“当代军中花木兰”──全国特等女战士英雄郭俊卿
《档案记忆》,2023年.04期,殷晓章,铁血木兰”郭俊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