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授衔,很多将领都被授予了军衔。而没有参与授衔的大多也都是因为离开了部队去了政府工作。按照当时的规定,离开了军队就不再参与授衔了。因此,很多名将其实都没有军衔,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可是有一位将领没有参与授衔却让人很意外,他是山东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也曾是山东野战军政委,华东军区的副政委。这样的级别并不低,可是他不仅没有参与授衔,职务也并不高,这是怎么回事?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山东地区的国军在日军的冲击下纷纷弃城而逃。在这种情况下,山东省委在中央的指示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因此,短短半年功夫,山东先后有十多个地区举行抗日起义,建立武装。



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可以说功不可没。

黎玉其实是山西人,在求学期间,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期间,参加过学生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先后在天津、石家庄、唐山等地方工作。

1936年初,黎玉奉组织的命令去了山东,负责恢复和重建山东省委组织。而当时面对日军的入侵,黎玉在1938年4月去了延安汇报工作,并希望中央支援山东抗战。

回来后,分散于各地,尚处在各自为战状态下的游击队整编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黎玉任政委。后来,陈光和罗荣桓率领 115 师进入山东,支援山东纵队的抗日行动。

山东军区成立后,黎玉担任了副政委。尽管职务有些下降,但他还是积极配合罗荣桓工作,开辟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黎玉担任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同时他还担任山东野战军政委(以后是华东军区副政委)。

尽管他并没有在野战部队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黎玉长期担任山东党的主要领导,为开创山东的抗日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黎玉的职务也并不低。

然而,别说授衔了,他在建国后的职务却并不高,仅担任了上海市委秘书长。这还不算,没多久他还被降为上海市委劳动工资处处长。尽管在1953年调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也并不高。

其实造成这样的局面,和一个人有关。

抗战胜利后,山东分局改组为中共中央华东局,黎玉任副书记,而他的顶头上司便是书记饶漱石

不过饶漱石在之后离开了山东一年左右,期间,都是黎玉主持工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领导了山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然而,等到饶漱石回来后,他为了达到在山东称王称霸的目的,将矛头对准了黎玉这些山东地方干部。

再加上延安的康生,他们指责山东土改搞的是“富农路线”,又先后给黎玉扣上了“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帽子。尽管黎玉也曾进行过申辩,但在公开场合,违心地作了检查,默默地接受了不公正的批判。

关于此,他在后来回忆中也提到过,主要考虑的就是以大局为重,毕竟当时还处在战时。为了避免内部分裂,他选择了隐忍。



此后黎玉的发展不顺利主要就是指的这件事,而且对他影响非常大。

建国初,黎玉因为曾经的批判,在上海“三反”运动中再次受到不公正待遇,被降职使用。此后,他调往了北京,但并没有被平反,他也始终背负着这么一个不该有的历史包袱。直到1986年3月,在他去世前才收到了平反的通知,为他恢复了名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