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大西南之后,新中国把剿匪作为全区工作的中心任务,其中广西剿匪任务也是异常艰巨。
当时广西的土匪非常猖獗,他们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甚至经常对新政权的基层组织发动攻击。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土匪们对地形了如指掌,很容易就逃的无影无踪。而解放军初来乍到,对地形不熟悉,常常被土匪耍得团团转。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军的政策太过宽大,在处理匪首的问题上有些过于怀柔,抓了放,放了抓,导致土匪不知收敛,愈发猖狂。
因此,一段时间里广西的剿匪工作陷入困境,让主政广西的张云逸、莫文骅、陈漫远、李天佑受到了来自中央的批评。主席在电报中,曾严厉批评广西是全国剿匪工作成绩最差的一个省,甚至还给了他们一个期限,要求必须在1951年5月1日前完成剿匪任务。
其实,这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剿匪工作拖延下去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复杂,朝鲜战争也已经爆发了,广西牵扯太多。
此后,叶剑英和陶铸被派到了广西主持大局,广西也改变了原来的剿匪策略,在主席规定的时间内胜利完成了剿匪任务。
那么广西剿匪初期进展不顺利,是否影响了主要将领的授衔呢?
当时主持工作的是张云逸,他并非广西人,而是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这可是一位老资格了,他早期加入过孙中山的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在广西与邓小平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时,他也担任过红7军参谋长、军长。
抗战开始后,他也曾参与领导新四军的组建和整编,担任过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
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地方军区工作,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后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出任广西省委书记兼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成为了广西一把手。不但要负责恢复生产,还负责剿匪工作。
在1955年,张云逸被授予大将军衔,甚至,他还被特批享受元帅待遇。但也不能说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剿匪工作让中央不满,他也受到了批评,加上身体原因,从1952年后,他便相继辞去了领导职务。
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南宁市市长莫文骅
他也曾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红军期间担任过师政治部主任,级别也不算低。不过他主要做的是政治工作,属于政工干部。
抗日战争爆发后,莫文骅担任过抗大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不过是在后方,缺乏表现的机会。
而解放战争时期,莫文骅就相当耀眼了,他在东野担任纵队政委以及军政委。此后,他更是先后担任过13兵团政委、14兵团政委。这在整个四野当中,仅莫文骅一人能够做到。
建国后,他担任了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南宁市市长。
然而剿匪工作刚刚结束,他就被调回了东北,担任了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
1955授衔的时候,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显然,这个军衔有些偏低了。其实在1952年,他被评为了副兵团级,这也是影响他军衔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据他晚年的回忆,是得罪了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高岗。
广西省委副书记陈漫远
陈漫远也是广西人,跟随张云逸参加了百色起义,后随部转战桂、湘、粤、赣等省边界地区。红军时期,陈漫远担任过师政委,级别并不低。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参谋长,后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不过到了抗战后期,他调去了延安,任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主任、军委2局代理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陈漫远又任晋绥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第1兵团参谋长、第18兵团参谋长、副司令员。
建国后,他回了自己的家乡成为张云逸的得力副手,担任广西省委副书记,1952年,成为了广西省人民政府的第一副主席,后来又成为广西省委第一书记。1953年,陈漫远更是代替生病的张云逸来主导广西的工作。
在1955年的时候,陈漫远没有参加授衔。网上一直有传言说陈漫远没有军衔是因为被老乡韦国清给挤掉了。
当初广西军区提交的上将名单是陈漫远和李天佑,可当时北越的胡志明对毛主席说:“打奠边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长应该评上将。”其实他说的是韦国清,在建国初韦国清曾率领军事顾问团支援过北越。
由于上将的名额限制,陈漫远主动表示,自己不参加评衔,让出了上将军衔指标。
他也没有被授中将,而是没有参与授衔,这也与他的工作性质有关,毕竟他的侧重点在地方政府的工作。
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李天佑
李天佑是广西人,14岁就参加了李明瑞的北伐军队。因为表现出色,领导觉得他颇有潜力,所以推荐他到了由中共党员张云逸领导的南宁教导总队当学兵。这里的革命氛围与之前肯定不一样,在这里,李天佑入了党,并投身革命事业。百色起义打响的时候,年纪轻轻的李天佑就是其中一员。
此后,他跟随红七军北上,转战桂、黔、粤、湘、赣5省边境,负责保卫军部首长和领导机关的安全。
要说打仗,李天佑还真是够猛的,每次战斗他都是冲锋在前,被大家赞誉为“小老虎连长”。在长征前,李天佑经历了九死一生,还升任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
抗战开始后,李天佑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团长,而副团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一杨勇,后来改任团政委。上任不到1个月,两人就配合参加了平型关大捷。李天佑后来担任第343旅副旅长、代旅长,参与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因为革命几年,李天佑多次负伤。所以在1939年赴苏联就医,并且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与刘亚楼、卢冬生等都是同班。
抗战胜利后,李天佑去了东北,担任1纵队司令员。在东北战场,李天佑率领1纵与国军作战,可以说战功显赫,打了不少成名仗。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部队进行整编,1纵队改番号为第38军,李天佑担任军长,并率部南下。
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被任命为广西军区副司令员,负责剿匪工作。
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上将军衔。可见,他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李天佑后来发展并不顺利,但这与当初的剿匪工作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