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各种危险的情况说来就来,甚至不给人一丁点准备和反应的机会。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悍不畏死的人往往能够战斗到最后,而贪生怕死的人往往是最先死在敌人枪口之下的。这个过程就犹如大浪淘沙一样,被淘汰的都是些沙子,只有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精英。这些精英在之后的战争当中会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带领队伍走向胜利。
1934年发生在王文驿的那场战役,至今依然让当地的村民印象深刻,永远镌刻在了他们的回忆当中。那场战役非常惨烈,成百上千的红军战士死在了战场上,这些无名英雄被统一埋葬在了村头,那里如今也建立了烈士纪念碑。
在这场战斗当中,由于我方军队首领的指挥失误,整个部队被拖入了可怕的漩涡当中。在情况最紧急的时候,军长怕死,叛变革命,原来只是个副排长的王义勋带领着战士突出重围,立了大功。后来,军长变成了农民,而曾经的副排长却变成了开国少将。这两个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心怀大义,勇往直前
王义勋出生在王文村,家里穷,读不起书,大字不识一个。18岁那年,他就在家人的介绍下结婚生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就将延续祖祖辈辈的命运,在田间地头生活一辈子。但是革命部队的到来,却改变了王义勋的命运。
当时工农红军跟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战争处于白热化阶段,革命队伍当中的一部分力量来到了王文村,隐藏在后山之中。王义勋知道这些人都是干革命的,也知道他们特别伟大,所以他总是三番五次的偷偷给他们送些吃的喝的。
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心中是有着家国大义的,也知道作为一个男子汉,应当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主动站出来。所以在这群革命队伍离开王文村的时候,王义勋主动加入了他们中间,并且凭着自己第一次在战场之上的表现,就获得了领导的看重。
由于在之后的战斗当中,他表现十分勇猛,所以很快就被提拔为了副排长。可别小看副排长这个位置,在当了很久农民的他心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荣誉。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嘉奖,也让他更加有动力为了党和人民而继续奋斗。
王义勋所在的队伍是第16军,军长是张涛,号称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可是在战场之上,他却不懂得乘胜追击,也不懂得灵活改变战术,直接导致了敌人反扑力量的加剧,也把整个队伍带入了危机当中。
张涛眼睁睁看着一批批的兄弟们主动奔赴战场,然后再也没能下来。那些活生生的生命消失在他的眼前,给他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原本在战争开始之前还本着不怕死的心情做所有工作,可是当下张涛的心境却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怕死了。
因为怕死,所以他悄悄离开了队伍,背叛了革命,丢弃了他的战友们。当有人发现张涛不见的时候,战士们心中都着急开来,在战斗当中,首长就意味着大家的主心骨,如今连首长都找不到了,大家一直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突出重围,建立功勋
正当整支队伍就要垮掉的时候,王义勋勇敢的站了出来。虽然他的官职并不高,但是他身上自有一股凝聚人心的力量,而且他所展现出来的决心和奋斗精神,也深深的感染着他周围的人。所以在他的领导之下,战友们重新焕发出了信心,并且也坚信他们一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
虽然人心是重新凝聚起来了,但是接下来的日子却并不好过。王义勋天生具有一股领导能力,但是实操经验还是太少了,所以在领导着友们突围的时候,难免碰壁。不过还好他的作战方式十分灵活,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马上变换另一条道路,总之能够闯出去。
或许是他身上的气质鼓舞了所有人,那些之前还畏畏缩缩的人,居然都勇敢了起来。大家团结一心,终于找到了国民党部队的薄弱点,从那个方向进行反击,成功突围。在这场战争当中,王义勋立了大功。
但是他丝毫不敢居功,因为他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些战友们在自己身边倒下的时刻。要说立功的话,这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他们有的人来自附近的村庄,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家乡在哪里,很多人的尸体都无人认领。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无名英雄们,才最值得人们尊敬。
这场战役也给了他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之后,他被调换到了不同的部队,一步步被提拔成为团政委,以及师参谋长。总而言之,随着头衔而提升的,还有王义勋的工作能力。
一人农民,一人少将
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卓越的战功和出色的表现,王义勋被评为了开国少将。这份荣誉,他当之无愧。只是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他心中难免还是会有些恍惚。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只会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农民,没想到最后的命运竟然完全被自己改写了。
这个改变,是王义勋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而与此同时,曾经那个贪生怕死的军长张涛又怎么样了呢?张涛离开了大部队之后,因为自己当了逃兵而害怕。隐藏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又重新加入了一支部队,并且在当中表现还不错。
结语
张涛和王义勋这两个人起点不同,选择也各异,最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终点。他们二人的命运,完全是由于自己的选择而被改变的,是好是坏,自己都要负责。
以王义勋为代表的这一批共产党战士,是经过了战火的考验而淬炼出来的真钢,他们才是军队当中真正的精英。战争中有他们顶着,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