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出口量稳居全球首位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东和拉丁美洲汽车市场的领跑者,但在欧美市场仍然面临较高壁垒。面对如此全球战略前景,各家中国品牌也是纷纷开启全球化战略,对此,《一品汽车》也在春节期间就中国品牌的战略进行解析,一探这些曾经走出去的“中坚力量”们能给市场带来哪些惊喜。
01
上汽全球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Part One
如果将比亚迪称为中国品牌逐鹿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龙头,那么上汽集团便是与其竞争头名的主要敌手。据最新年报数据显示,上汽集团销量明显受合资企业拖累,不过其自主品牌板块和新能源汽车板块正逐渐成为新的动能。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上汽自主品牌销量达到240.8万辆,在集团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60%,较2023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新能源车销量达123.4万辆,同比增长9.9%,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销售6.6万辆,同比增长71.2%。海外市场终端交付量达108.2万辆,同比增长2.6%。
由此可见,上汽集团是中国品牌进军海外的主力军。究其成因,一方面是上汽荣威与MG在海外市场固有的品牌认知度较高,且在销售网络方面有着较深布局;另一方面,上汽集团是较早入局全球产业,并在海外建厂的品牌之一,造就了其MG4在海外市场有着单月销量破万的成绩。
02
蔚来欧洲订阅服务成果初现
Part Two
过去一年是新势力车企“贫富加剧”的重要一年,理想汽车和蔚来展现出不俗的实力。理想汽车全年销量突破50万辆,创造了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最快实现50万台年销量的行业纪录。蔚来公司虽然面临一定的亏损压力,但全年交付新车221970辆,同比增长38.7%,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作为新势力品牌中较早涉足全球化布局的企业,蔚来汽车已经实现了从早期入局挪威市场,到挺近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开启全体系服务的阶段。当下,蔚来汽车在上海、合肥、北京、南京、圣何塞、慕尼黑以及牛津等地设立了研发与生产机构。目前,蔚来已初步建成全球化的销售、服务体系,覆盖全球超 300 个城市的用户。
据《一品汽车》了解,蔚来计划到2025年在海外市场建设1000座换电站,大部分位于欧洲,以服务于德国等市场。同时,与挪威市场直接销售车辆的形式不同,蔚来在新的四个国家中仅推出了租赁服务,这表示四个国家的用户无法购买蔚来的汽车,只能通过订阅的方式使用蔚来产品及服务,租期最短1个月,最长可达5年,用户将获得保养、换电以及全险等服务。
在《一品汽车》看来,坚持自研对新势力蔚来而言绝对是一大挑战,在销量退坡,产品推新更迭的当下,面对跨国品牌的围剿,蔚来的海外市场表现也并未起到强心剂的作用。当下,海外市场对于蔚来而言已经不太重要,如何在中国大本营中重拾信心才是重中之重。
03
万亿广汽海外梦想仍待书写
Part Three
当全球化的愿景照进现实,各家中国品牌纷纷发力,其中广汽集团此前发布了2030“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其中指出国际化是广汽的五大增量之一,也是七大夯实板块之一。
《一品汽车》相信,当广汽集团喊出“万亿目标”后,市场中存在一定质疑声音。要知道,过去的2024年,广汽集团在产销同比增加、全年累计销量达200.3万辆,其中出口12.7万辆,同比增长67.6%。2025年将努力挑战销量增长15%的目标。
当然在宏伟的目标之下,广汽集团也在着手建立全球化体系,其欧洲研发中心已经在意大利米兰开业,日前同步举行了全球设计大赛,足见广汽对全球化有着细致的布局。但是,《一品汽车》研究广汽集团销售数据发现,为了实现万亿的目标,广汽传祺计划在海外市场将实现年营收600亿元,年出口汽车50万辆,在2030年实现这一目标同样任重而道远。
尽管面临着美国、欧盟加征关税等挑战,但中国汽车出海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势。2024年,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到534.5万辆,同比增长21.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14.1万辆,同比增长4.5%。然而,新势力车企在出海方面却表现不一。小鹏和蔚来等重点市场在欧洲,但面临着技术壁垒等挑战。相比之下,一些传统车企或合资车企在出海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探索仍在持续进行中。步入新能源时期后,我们可以看到各家品牌都有着不同的战略计划,有的主攻高端新能源化,有的以混动技术为基础不断推新。具体到全球化战略方面,各家品牌均想要在海外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新的突破,其表现却也是参差不齐,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