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周文王说:“我打算发动一波战争,能攻打谁呢?密须氏经常和我们搞事情,先攻打密须氏吧。”

管叔说:“不行。密须氏的国君是有名的明君,攻打密须氏实在是没有道义。”

太公望说:“我听说啊,我们一定是讨伐那些不愿意顺从我们的而不讨伐顺从我们的,我们一定是讨伐那些危险的而不是讨伐那些没有危险的,我们一定是讨伐那些过分的而不是讨伐那些差不足的。”

周文王说:“就这么办。”于是讨伐了密须氏,消灭了密须氏。

02

原文

文王曰:“吾欲用兵,谁可伐?密须氏疑于我,可先往伐。”

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义。”

太公望曰:“臣闻之先王伐枉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不及。”

文王曰:“善。”遂伐密须氏,灭之也。

03

密须氏:传说中皇帝的后裔,在殷商武丁时期正式册封为密须国。后来被周文王消灭。

管叔:姬姓,名鲜,是周文王的第三子,周武王的同母弟。“三监”之一。因为被封于管地,所以被称为管叔或者管叔鲜。周武王死后,因为不满周成王和周公旦,发动叛乱,兵败身死,管国灭亡。

04

其实,管叔说的话,都是废话。虽然是废话,有的时候也能是有用处。但是在周文王已经打算出兵的时候,这句话就是毫无争议的废话了。

而且,这密须国是实打实的影响了周的发展。密须国也在不断地匡章,严重威胁了周的利益。

要是按照管叔的意思,今天不打明天可能就想打也打不了了。

太公说的对,要打就打不臣服于自己的。臣服于自己的没有打的价值啊。

还是得抓住重点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