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上有一种人,真的就是干什么都行:出门当官,然后官至宰相;隐退经商,然后富甲天下;甚至连娶个媳妇,娶的还是古今第一美女。

这些并不是道听途说,而是发生在范蠡身上的真事。

范蠡究竟是什么“天选男主角”,怎么会把人生谱写得如此出彩?



家贫师计然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范蠡,出生在公元前536年。他的老家是河南的,至今还能在河南找到一些与他相关的证据。

有关小时候的范蠡,司马迁并未过多考证,我们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范蠡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他们家属于那个时期最为贫贱的家庭。



但是范蠡并没有因为家贫而平庸,因为他遇到了一位世外高人——计文子。

计文子本名计然,才华十分出众,是一位很厉害的谋士,也是我国早期的一位经济学家。虽然他这个人很有才华,但是他非常洒脱,从来不肯被人束缚。



当时的君主们都知道计然的能力,想让他来本国任职,但是计然却根本不想答应,他觉得只要去当官,就会被人束缚,哪里比得上游山玩水更自在?

因此,计然为了躲避君王们的寻找,也为了满足自己的探索欲,开始到处旅游,走遍了山川大泽。



计然来到越国游玩时,偶然间遇到了范蠡,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今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人们只知道,在这次见面之后,范蠡便拜了计然为师,开始了自己完美的一生。

计然不但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教给了范蠡,还将自己身上的武功传给了他。



计然走南闯北,如果身上没点本事防身,肯定走不了多远,因此计然并不是那种身轻体柔的文弱书生,而是文武双全。

在他的教导下,范蠡的身手十分不赖,如果不是在这时候学习了武功,范蠡可能早早地便被人杀了,毕竟他干的工作并不安全……



范蠡与文种

范蠡出师之后,并没有像老师一样沉迷于山水之中。范蠡非常希望能当上大官,于是他便带着一身的本领,来到了当时最强盛的楚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楚国并不欢迎范蠡,他们认为这个刚二十岁的年轻人不可能有才华与能力,于是便赶走了他。



但是楚国人也不全是无能之辈,这里还是有不少能人的,不然楚国也就不会成为当时的强国了。

楚国宛令文种得知范蠡是个人才,赶紧跑过来见他,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文种劝范蠡留在楚国,范蠡却劝文种离开楚国。

但是此时的文种并不想离开,因此范蠡独自返回越国。



范蠡返回越国后,面见了越王勾践,当时的越王勾践还是一个无能之君,要等到卧薪尝胆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明君。

勾践接见过范蠡之后,认为范蠡确实是个人才,于是便将他留在了身边。可是勾践这个人非常犟,就算是范蠡给他提意见,他也是不会听的。



勾践在越国稳住脚之后,便将自己的好友文种也请了过来。不过文种并没有成为越王的大臣,他还要再观望一段时间。

正是文种的这个决定,让他躲过了一场灾难。

公元前493年,吴王夫差励精图治,一直在招兵买马,准备作战,令越王勾践很不安。



世人只知道夫差大意失国之事,却不知道他也是个苦命的人,夫差的父亲是阖闾。

越王勾践在战争中战胜了阖闾,并且将阖闾打成了重伤,不久之后阖闾便去世了。

如果说夫差作为侵略者,将勾践抓了又放,那这件事就是夫差的错。现代人大部分都是这么认为的。



实际上,夫差励精图治,为的并不是将越国的土地占为己有,而是为父报仇,他根本不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暴君。

夫差与勾践有杀父之仇,按理来说直接把他杀了也不为过,但是夫差知道,如果他这样做了,那么他们之间的恩怨就永远也解释不清了。



说回范蠡这边,越王勾践观察到吴国的动向之后,马上便想着先下手为强,趁着吴国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将吴国军队击败。

范蠡觉得这样很不好,因为刀兵之事向来是上天不愿意看到的,如果率先出兵,可能会被上天惩罚,进而打败仗。



但是勾践觉得自己也是打过不少仗的人了,还能比不上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于是他并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

结果可想而知,吴国与越国交战,越国大败,勾践被围在会稽山上当了俘虏,范蠡也跟着他一起被抓了,两人一块给吴王夫差当了三年的奴隶。



但是吴王夫差并没有因为旧仇而杀了勾践,如果他杀了勾践,那么将来一定会有人给他报仇,仇恨永远无法消除。

因此夫差象征性地让勾践为自己养了几年马,然后就把勾践放了回去。可是勾践并没有理解夫差的想法,他重用范蠡和文种,让他们带着自己变强,他一定要报仇。



这便是范蠡第一次当国相,在他的辅佐下,勾践在日常生活中只吃粗茶淡饭,与百姓一同干活,越国很快便强盛起来。

光有一个范蠡就够强的了,勾践还有一个文种,有这两位的辅佐,勾践很快便出兵战胜了吴国,将那个一心只想安宁的吴王夫差逼得自杀了。



功成身退

当初范蠡刚在越国受重用时,范蠡来拜见过自己的老师计然,想邀请老师与自己一同辅佐勾践。

但是计然却告诉他,越王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因此他不愿意见到越王。同时他也提醒自己的徒弟,千万要小心勾践这个人的报复。



在吴国灭亡之后,范蠡马上便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于是他叫上文种赶紧跑路,但是文种却不愿意离开越国。

他觉得自己给勾践办了这么多事,怎么也得享受一段时间吧?

于是他并没有离开勾践,然而就在不久之后,文种被勾践赐死了。



而此时的范蠡已经带着妻子西施来到了齐国的陶地,这里的交通十分便利,是个经商的好地方,于是范蠡一家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范蠡自称为“陶朱公”,就是因为他住在陶地。

范蠡已经看出了这里是经商的好地方,那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范蠡带着家人住在了海边,于是他就做起了海产生意。父子二人一起经商,很快就赚了很多钱。

但是范蠡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他认为自己太过尊贵,因此就不能再富贵了,他将自己经商得来的钱,全都分给了亲戚朋友。



齐国的国君听说有这样一位奇人后,赶紧把范蠡请到了皇宫,又让他担任了宰相。但是范蠡觉得自己已经都尊贵了,再次担任国相可能会有麻烦。

因此他第二次当国相只当了三年,三年后他就又走了。这一次范蠡带着家人来了内陆,他们开始养殖牲畜赚钱,几年后又是盆满钵满。



范蠡再一次将家财散尽,带着家人离开了。自从离开了越王勾践,范蠡在外闯荡十九年,三次富甲天下,又三次散尽家财,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为了纪念范蠡,人们将他封为了“商业之神”以及“文财神”,希望他能为人们带来财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