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九年,江苏省的赋税总额达到了惊人的9234141两,而其每年的财政开支为1307193两,支出仅占收入的六分之一多一点。那么,这些数以万计的银子都花在哪些地方呢?江苏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强省份,它的财政运作又是如何呢?



俸食之款

俸食即官员的俸禄和公食。江苏省在清代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在这里担任官职的官员人数众多,所以俸食款是较大的开支,但仍远不如现代的公务员开支。江宁布政使司的官员俸食银为57319两,而苏州布政使司的俸食银为60556两,两地加起来,江苏全省的文官俸禄总共为117875两。



饷乾之款

这个是江苏省财政开支中最大的部分。我们知道,“兵戎国之大者”,即军事费用往往占据了各省财政支出的重头戏。江苏省有约4万多绿营官兵,每年的饷乾额定值为:江宁布政使司80346两,苏州布政使司429802两,总计高达510148两。



仪宪之款

仪宪主要用于各种礼仪活动,例如乡饮酒礼、刊刻时宪书等活动,具体包括各项乡饮酒礼、春年花鞭、时宪书的刊印费用等。江苏省为了这些活动花费了不少银子,总计达到1901两,其中在乡饮酒礼上用了562两,在春牛花鞭上用了192两。



廪膳之款

江苏省的教育文化发达,清朝为保障生员的生活开销,拨发廪膳款。此项费用主要是由各省学政负责,总计为17904两。这笔银子确保了才学之士不必为生计所忧,可以专心读书。



科场之款

江苏是我国古代的科举大省,清代朝廷相当重视科举制度,每年的科场费用也很大。这些费用包括考官路费银、科场供应银、新举人花红筵宴银等等。虽然江苏和安徽在科举中没有分省,但是每年的科场总费用也达18640两。



祭祀之款

祭祀是国家大事,清代对祭祀开销相当重视。江苏省的祭祀费用较具体,由江宁布政使司和苏州布政使司分别负担。江宁布政使司每年祭祀费用6434两,苏州的为5854两,总计12288两。



修缮之款

此款主要用于修缮各类公共建筑、文庙和官学。虽然修缮费用一般不多,各省需要修缮的建筑数量较少,江苏省每年花费约为1000余两。

驿站之款

江苏驿站发达,是交通要道,驿站工料及各项杂支开销较大。每年江苏的驿站费用总计为115148两,这笔银子确保了江苏省内的交通快捷畅通。

公廉之款

公廉之款包括办公经费和地方书院以及养廉银。原因在于清代将官员俸禄分为正俸和养廉二项。江苏全省的文官养廉银为235450两,绿营养廉银为89648两。办公经费则为35425两,总计328048两。

采办之款

采办主要是用于皇室和内务府采购的费用,每个省份都有固定的土特产品采购清单。江苏的采办定额为64408两,各类飞金、桐油、乌梅等都是江南地区的特产。

赏恤之款

清代赏恤之款用于对各地孝子、贞女、节烈妇女等的嘉奖,并建造牌坊。在江苏,每年这一项的花费为12000两左右。不仅如此,还需要救济贫困家庭。

织造之款

清代有江宁、苏州、杭州三大织造局,负责为皇室织造物品。江宁和苏州的制造费用分别为43333两和64500两,总计107833两,江苏省在这一项的支出也较高。



综合以上资料可知,江苏省作为清代的经济强省,不仅在财政收入上贡献巨大,其各项开支也体现出较高的社会治理水平。江苏省每年财政收入之一六用在各项公共服务和支出中,一方面确保了朝廷和地方政府的正常运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清政府在各地的统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如若读者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清代江苏省的财政运作,不妨更加仔细地研读相关历史文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