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三部曲》的第二部终于上映了。
在这个IP电影扎堆的春节档,《封神第二部》明明是距离前作时间最近的一部,却让影迷感觉苦等已久。
还记得2023年夏天,多少观众为《封神第一部》做“自来水”宣传——雄浑的中式美学、帅气的“质子团”、不老偶像费翔、美艳新妲己……满满都是惊喜和回忆。
第二部要续写好口碑,完成“封神宇宙”的构建,其实面临不小挑战。在更高期待之下,我分别进普通影院和IMAX影院看了两次,第一次略有遗憾,第二次领略新的风景。在此,与各位分享一点观影心得。
“战”的节奏
YIQIYINGCHUANG
《封神第二部》的主题是“西岐保卫战”。
接上一部剧情,殷寿掌权、质子团分崩离析后,西伯侯姬昌之子姬发历经艰辛回到家乡。姬发看清殷寿狂暴贪婪的真面目,刺杀未遂,背负谋反之名。殷寿派兵征讨西岐,姬发率民众保卫西岐,就成了这一部的故事主线。
与第一部偏重权谋和情感撕扯不同的是,第二部更注重战争的描写。殷商和西岐分为两大阵营,一强一弱,一恶一善,一攻一守,叙事紧紧围绕战争的起承转合做文章。
殷商太师闻仲携女将军邓婵玉、魔家四将远征回朝,再次代表殷商出战。第一部中殷商军队的骁勇善战有了更为具体的放大: 整个殷商政权的军事实力也借 “ 西岐 保卫战 ” 壮阔地呈现在 观众 面前 。
邓婵玉,这个在上部片尾精彩亮相的人物,成了第二部的吸睛重点。她虽为殷商阵营代表,但其作为女将军的英勇果敢都不输男性,给观众(以及西岐对敌)带来强烈震撼。
两个阵营的最初交战由邓婵玉率领魔家四将发起主攻。八百精锐骑兵,女将一身铠甲,孟津渡滔滔河水中潜伏了姬发和众西岐勇士,他们唱着狂歌浪曲,机敏地解开桥索。
姬发的慧黠和邓婵玉的稳重形成鲜明对比。姬发河中设伏,邓婵玉策马稳稳过河。姬发峡谷中设伏, 邓婵玉派魔礼青释 青云 剑破阵。 姬发引邓婵 玉进 入 峡谷 深处,不料邓婵玉的骑射、格斗能力丝毫不输姬发,两人势均力敌,直至打到坠崖。
在第一回合的较量里,姬发见识了邓婵玉代表的殷商精锐部队的强大实力。西岐虽有勇夫, 但民众安居乐业已久,且多年未经历战事 ,而面对常年征战的“殷商勇士”,西岐的军事实力显然远远落后。 姬发考量到这场大战的结果必然是西岐惨败,他提出自己主动投降,换来西岐民众的安乐。
姜子牙的“愿者上钩”
YIQIYINGCHUANG
在《封神第二部》中,姜子牙作为谋略家的地位终于显现了。
开头关于他的名典故“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化为具体的镜头语言,当邓婵玉和姬发激战峡谷、密林深处,还有这位谋士静待机变。
“钓鱼”,即姜子牙的主要谋略,贯穿了第二部战事核心。西岐如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姜子牙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姬发决定以一个人的投降换取西岐整体的安宁,姜子牙带他回到城中,看西岐人民的团结一致,早已做好和殷商背水一战的准备。姜子牙设计,派姬发和精兵强将潜入邓婵玉军营之中。深夜,魔礼青被雷震子引诱出营帐,殷商一大猛将中伏身亡。
正当姬发为这场偷袭胜利开心时,姜子牙提醒他偷袭的重点偏了,应该“擒贼先擒王“, 直取邓婵玉。他们却把大好的机会浪费在“魔家四将”上,错失反攻良机。
随即而来的第二回合,邓婵玉再次显现她的沉稳。魔家三将用混元伞、风火琵琶轻松打败西岐将士,如果没有殷郊法相现身,西岐必遭惨败。混战之中,姬发和邓婵玉进入水下厮打,姬发再次领教殷商雄厚的军事实力,(再次)决定以个人投降换取西岐的和平。
在战争的第三回合也就是高潮阶段,姜子牙的“钓鱼”战略直捣殷商大本营。
闻太师做法布下“十绝阵”,镜光照射之处,平民神仙无人幸免。姜子牙想到殷寿的最终目标其实是“封神榜”,他们在找闻太师的法坛,闻太师也在找姜子牙身上的“封神榜”——姜子牙遂把自己作为鱼饵,潜入闻仲营中,和姬发共破“十绝阵”的核心。
在邓婵玉的助力之下,姜子牙的“钓鱼”、姬发的勇猛得以反攻。还是那句老话,“擒贼先擒王”,法坛上闻太师额眼被刺,“十绝阵”破。
诸神观念的搏斗
YIQIYINGCHUANG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紧紧围绕“战”字,在西岐的土地上展现了跌宕起伏的博弈和斗争。
殷商、西岐两大阵营,攻一回,守一回;再攻一回,再守一回;至“十绝阵”,三场战役无数回合的智斗和猛攻交叠而上,“西岐保卫战”以胜告终。
第一遍看时,我和许多观众一样,不能接受上一部中英勇的姬发成了优柔寡断的领导者。但第 二遍细看我才发现原来姬发是怀揣着一颗悲悯天下的善心。他真正渴望的,并非是战争的胜利,而是没有战争的和平。他不愿看到任何一方有无辜的生命牺牲,他追求的是天下真正的太平与安宁。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们预先将殷商设为“恶”的一面,但在故事发展中,邓婵玉、闻太师两位殷商代表人物,并不是全权“恶”的代表。他们有各自的信仰、各自的目标,智慧和谋略被不同目标引导至不同结果,殷商的战败,其实是观念的败局。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幕,是邓婵玉被姬发带到西岐城中,与百姓们共同庆祝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人们抬出酿好的美酒,燃起熊熊篝火,手拉手高歌起舞。
殷商阵营的两个人,邓婵玉和殷郊,此时都看到了西岐人民的团结安乐。战争为何而起?有人为权力,有人为荣耀,有人为复仇,有人为和平。
对邓婵玉而言,她的终极目标是守卫父亲忠君报国的荣光;对殷郊而言,他的终极目标是为母亲与自己报仇。闻太师为守卫大商政权的忠诚,殷寿为攫取永恒的权力——不同人在战争面前显现出了不同的面孔,一场复杂战事,照出人性不同面的明暗交错。
而在西岐城中,姬发、姜子牙、杨戬、哪吒和众百姓,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的战不是为了掠夺、侵犯和仇恨,他们的战是为了继续这样的和平,为了子孙后代还能在这片乐土上,继续延绵福祉,安居乐业。
因此当姬发被姜子牙带回西岐时,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投降并不能换来全体的安宁。殷寿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投降而放弃屠城,而百姓们也不是因为姬发才选择备战,而是为了守护他们共同的家园,必须应战。
在各种观念的搏斗中,战争中少和多、弱和强,最终都成了战略和格局之争。殷寿执守自己的贪念,殷郊执守仇怨,闻仲执守愚忠,最终指向的都是同一强大阵营的土崩瓦解。
相比《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讲述父权和亲情的撕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旨在描绘战争与和平更广阔的局面。神仙、妖兽为何来人间大战一场,是为了展现各自的神力争夺天下第一吗?对殷寿、申公豹来说也许如此,但对昆仑诸神而言,是为了“天下苍生”。
在混乱的时局之下,秉持不同信仰的人们开始了观念的搏斗。战马、骑兵、炮火,终究指向人心——选择相信什么,即选择以何种方式构建自己的生命。
虽然《封神第二部》中的姬发此时还未成为“天下共主”,但“英雄的成长”主题没有变,从勇毅到仁义,从“小家”到“大家”,就是一段崎岖的旅途。
当我们在西岐暖色调的土地上走一遍,再回到冰冷的殷商战场,我依然期待《封神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中国神话史诗,将以中式美学讲述中国人自己的信仰。
作者 | 李婧
自由撰稿人
排版 | 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