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糖尿病大国”,但令人担忧的是,近2/3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超过一半的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
那么,血糖到了什么范围就是得了糖尿病?老年人该如何降血糖?网络上的控糖方法究竟适不适合大众?
一、65岁以上老人,最新指南给出血糖标准
小九经常收到读者的私信,询问自己的血糖值有没有问题?超过了正常值是不是糖尿病的意思?是不是要立马吃降糖药?今天小九就带大家一起搞清楚这个血糖的数值。
判断血糖是否异常不能单靠一次的指标,因为部分人群是一过性血糖上升,在情绪激动、运动过度时都可能出现,在诱发因素解除后血糖即可恢复情况。
如若多次血糖测量均在>7mmol/L,则需要引起重视了。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空腹血糖是3.9~6.1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应<7.8mmol/l。如若血糖大于正常值,但还没达到糖尿病标准的话,说明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大部分患者不需要吃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积极运动等可以让血糖恢复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控制的数值范围要因人而异。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差,如若过分追求血糖达标的话,反而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发生,一般临床是建议65岁以上的老年人血糖控制可适当放宽。
去年《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公布了最新数据,老年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同时指出了老年糖友(≥65周岁)的最新血糖控制目标,即健康状态越好的老年人,血糖控制设定越严格。没有使用低血糖风险药物较高的患者,血糖控制会严格一些。
根据老年糖友的身体状况,且均未在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降糖药的前提下,我们来看看具体目标范围:
• 健康状态良好:空腹血糖控制在5.0~7.2mmol/L即可,睡前血糖控制在5.0~8.3mmol/L为宜。
• 健康状态中等:空腹血糖控制在5.0~8.3mmol/L即可,睡前血糖控制在5.6~10mmol/L为宜。
• 健康状态较差:空腹血糖控制在5.6~10.0mmol/L即可,睡前血糖控制在6.1~11.1mmol/L为宜。
二、米饭凉了再吃竟能降血糖?真的假的?
“饭要趁热吃”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想法,然而现在网络上却风靡起了“饭要冷着吃”,称是能降血糖保护肠胃,甚至脂肪肝都好了,这是真的吗?
的确有一定的效果,正常大米内的淀粉结构为直链淀粉,烹饪过程中会吸水糊化变成快消化淀粉,人在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但如果将米饭冷藏,则会让内里的抗性淀粉含量增加,由4%上升到14%。
抗性淀粉属于不溶性膳食纤维,人体内没有消化这种纤维的蛋白酶,其进入体内后难以分解成身体需要的葡萄糖,所以需要很长时间的消化,可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
《美国营养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研究,研究对比了吃冷饭和热饭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吃冷饭组的血糖水平更低。且抗性淀粉会被大肠内的益生菌发酵成短链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可降低肠道渗透性,减少有毒物质进入体内的机会,对肠道屏障防御力可起到促进作用,可起到一定保护肠道的作用。
《中国学术之声》上的一项研究称,在饮食内补充抗性淀粉可调节肠道菌群以及代谢物降低肝内的脂肪沉积、减轻炎症,对脂肪肝或能起到改善作用。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家以后都应该吃冷饭更好?
其实不然,米饭在放凉了之后会较难消化,对于本身消化功能弱的人来说会导致消化不良,且过量的膳食纤维摄入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等发生。且米饭储存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细菌污染,食用后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三、老年人控糖,科学调整是关键!
上了年纪的糖友想要让血糖控制稳定,要从细节上去“抓”起,这几件事情很重要。
1、饮食合理搭配
饮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主食要保持粗细粮搭配,可适当选择低糖、高纤维的粗粮食用;果蔬的摄入可适量增加,注意水果要尽量选择低糖的;蛋白质的摄入也不必可少,可适当食用鱼类、鸡肉、豆类以及坚果等食物;摄入脂肪要优先选择健康的,尽可能少吃白肉、动物内脏、猪油等饱和脂肪丰富的,可选择橄榄油、鱼油等相对健康的。
2、用药谨遵医嘱
服药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日常要多关注自身的血糖变化,发现血糖波动大、过低等问题时,要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切不可擅作主张。
3、少吃些保健品
保健品无法起到代替药品的作用,一些宣称可治愈糖尿病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即便是真要吃,也要咨询医生后再吃。
糖尿病是现在十分多见的慢性病,确诊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同时需要配合生活调理。
参考资料:
[1] 《其实血糖不超这个数,根本无需吃药!》. 糖尿病之友杂志 .2024-10-18
[2] 《经常吃“冷米饭”,能降血脂、降血糖低,甚至脂肪肝也变好了?》. 科普中国 .2024-03-07
[3] 《上了年纪,控糖方法有所不同,注意掌握这12个“控糖技巧”》. 糖尿病之友杂志 .2025-01-0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