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终章,每年公历1月20日 - 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交节。这一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时段的到来,冷空气频繁南下,将寒冷推向极致。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自然变化的知识体系。
大寒有着深厚的天文渊源,古人把太阳在黄道上的轨迹分为24等份,斗柄指向丑位、太阳黄经达300°时即为大寒,其划分方式在秦汉时期基本确立,是农耕文明的智慧体现。二十四节气承载丰富文化内涵,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影响深远,大寒作为其中一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于北方大地,入目皆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致,整个世界仿佛被大自然用纯净的白色颜料精心涂抹,银装素裹,如梦如幻。而南方,虽难见北方那般气势磅礴的冰雪奇景,但湿冷的空气却似隐匿在暗处的精灵,无孔不入,丝丝缕缕地钻透衣物,让人真切地领略到寒意的侵袭,冷意直抵心间。
《月令十二集解》中对大寒有着明晰的记载:“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 又言:“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在这冰天雪地的大寒节气,民间的习俗恰似冬日里的篝火,丰富多彩且充满温情。尾牙祭便是其中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习俗。尾牙的起源可追溯至古老的拜祭土地公仪式,二月二作为头牙拉开序幕,此后每月初二和十六便成了人们向土地公祈福的日子,而到了年尾的十二月十六日,便是最为重要的尾牙。这一天,商家们满怀虔诚,精心筹备三牲粿合、五味碗等琳琅满目的丰盛祭品,恭敬地祭祀土地公,满心期许土地公能庇佑新的一年里生意红红火火、财源广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此外,“食糯” 的习俗也在大寒这天温暖着人们的身心。在大寒当日,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会升腾起袅袅热气,一锅锅软糯香甜的糯米饭新鲜出炉。糯米性温,有着极佳的御寒滋补功效,仿佛是大自然赐予人们抵御严寒的温暖盾牌。
在广东地区,人们更是别出心裁地在糯米饭中加入腊肠、腊肉、花生米等食材,经过巧妙的搭配与烹饪,让原本普通的糯米饭摇身一变,成为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 。
古人在诗词的世界里,也为大寒节气留下了诸多精彩绝伦的篇章。唐代诗人杜甫在《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中挥毫写下:“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 诗句生动地勾勒出在大寒时节,草木在凛冽寒风中瑟瑟颤抖,却依然顽强地保持着翠绿的身姿,花朵在冷霜的侵袭下,叶片泛红却傲然绽放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大自然在严寒中不屈不挠的坚韧生命力。
宋代诗人苏辙在《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中亦有妙笔:“终然耐寒好,信是南方物。” 通过对植物耐寒特性的细腻描写,深刻地体现出大寒时节万物虽身处冰天雪地,却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不屈的精神 。
刘巨田少将,1954年降生于河北井陉这片人杰地灵之所。井陉的灵山秀水,赋予了他独特的气质与禀赋。曾任武警北京总队副司令,在军事领域,他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与坚毅果敢的品质,成为一位备受瞩目的杰出将领。然而,在戎马生涯之外,书法宛如他心灵的一片静谧绿洲,承载着他对艺术的深深热爱。
退休之后,刘巨田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研习之中。他不辞辛劳,四处求师问道,幸得数位书法名家悉心指导,自此在书法之路上精进不休。尤其擅长行书,笔下的行书犹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尽显灵动之美。同时,他对篆书、隶书、草书亦有颇深的造诣,兼通诸体,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书法风格,自成一派。其作品多次在各类书法展览中亮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赞誉。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瑰宝,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它的魅力源于其千变万化的姿态与风格各异的神韵:豪放处,恰似大江东去,波澜壮阔,尽显雄浑豪迈之气;婉约时,犹如小桥流水,潺潺湲湲,饱含细腻温婉之情。其笔触粗犷时,仿若旭日喷薄,充满磅礴的力量;细腻处,则如春风拂柳,尽显轻柔曼妙之态。书法虽非绘画,却蕴含着如同绘画般的艺术美感,线条的勾勒、墨色的浓淡,皆营造出独特的视觉享受;它亦非歌舞,却有着如歌舞般的韵动旋律,笔锋的起承转合、节奏的缓急轻重,恰似音符在纸上跳跃,奏响美妙的乐章。直至今日,书法魅力不减,吸引着上千万书法爱好者沉醉其中,笔耕不辍,钟情于这翰墨天地。
刘巨田先生与书法的缘分,始于最初的随性书写,那只是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然而,随着对书法艺术领悟的逐渐加深,他意识到需要更为系统、专业的学习,于是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自此,先生经年累月沉浸于临帖习碑之中,对古代经典碑帖反复揣摩、研习,汲取其中的精华。在无数个日夜的磨砺下,他终于在书法创作上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一次提笔创作,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唐风宋月的悠悠岁月之中。在这艺术的天地里,他冥冥之中能感受到经书佛典的洗礼,心灵得到净化;在典籍诗词歌赋的深远意境中,他体悟到淡泊清明的情志,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编辑:张钧、魏传峰、谢爱平、董秀曼、王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