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收官之节,一般在每年公历 1 月 20 - 21 日,当太阳黄经达 300° 时来临,带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冷空气频繁南下,寒意彻骨。二十四节气在 2016 年 11 月 30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总结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智慧成果。
大寒的天文渊源深厚,古人把太阳在黄道的轨迹等分为 24 份,对应 24 个节气,当斗柄指向丑位、太阳黄经达 300° 即为大寒,该划分方式在秦汉时期基本确立。二十四节气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影响重大,大寒作为其中一份子,充分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透彻理解,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大寒之时,天地间一片银白,寒冷主宰着一切。一候鸡乳,生命的律动在寒冷中顽强跳动,新生命的诞生为这冰冷世界带来一丝温暖;二候征鸟厉疾,猛禽在寒风呼啸的天空中盘旋觅食,它们的矫健与果敢是大自然生存法则的体现;三候水泽腹坚,冰面凝固,仿佛时间都被冻结,呈现出一种冷峻而庄严的美。这三候,是大自然在大寒时节奏响的独特乐章。
依据《月令七十二集解》,大寒是寒气的巅峰。它是冬季寒冷的极致表现,是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节点。此时,天气严寒,风大且低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冬季的威严。但在这极致的寒冷背后,也隐藏着春的希望,大寒过后,便是新一年节气的轮回,温暖的春天即将回归。
在广东岭南地区,大寒有着联合捉田鼠的习俗。此时作物收割完毕,田鼠洞暴露,人们抓住时机灭鼠,以保障来年庄稼的丰收。而在北方,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源远流长。腊八粥用多种食材熬制,不仅有驱寒之效,还承载着祝祷、庆祝丰收的美好寓意。
同时,腊八节作为宗教节日,因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而被佛教寺院纪念,后来逐渐在民间传播开来 。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这句诗点明了大寒在腊月到来的时间点,同时引发了对万物变化规律的思考。大寒虽寒,但它是新旧交替的关键,蕴含着万物生长的契机。
古人通过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循环的敬畏和对生命不息的感悟,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从这些诗词中领略到古人在大寒节气里的深刻情怀与智慧 。
胡钦佩少将,1941 年 11 月出生于江苏丰县。1961 年 8 月,他投身军旅,于 1999 年 12 月退休,曾任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政委。
自幼,胡钦佩便深受祖父与启蒙老师熏陶,对书法萌生热爱。9 岁起,他从欧、颜、柳体入手临帖,苦练不辍,后涉足草书,兼修正书与篆书。13 岁时,他又开启篆刻学习之旅,受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影响,治印二百余方,形成独特风格。
在艺术领域,胡钦佩堪称书法大家。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书法以行草为主,作品流畅且韵律十足。他用笔细腻,能在精微处展现恣意,笔毫调领精准,点画形态清晰,控锋能力高超,墨韵丰富多变。他的作品多次亮相军内外大型书画展并屡获佳绩,还被多家博物馆收藏。退休后,他依然活跃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通过网络作品展,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艺术视角与审美追求。
幼年与书法结下的缘分,伴随胡钦佩将军一生。他在欧体的严谨、颜体的雄浑、柳体的刚劲中潜心钻研,夯实书法根基。投身军旅后,他将对祖国的热爱、对军旅生活的感悟融入书法创作。其行草作品,如战士冲锋般流畅有力,线条时而似疾风骤雨,尽显军人果敢坚毅;时而如潺潺溪流,饱含对和平的向往。正书端庄,象征军队纪律;篆书古朴,诉说历史传承。
胡钦佩将军的书法成就斐然,不仅在国内备受赞誉,还走出国门,展示中国书法魅力,传播中华文化。他始终秉持对艺术的敬畏,不断探索创新。此次网络展,让大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其精湛技艺与深厚情感。他不仅是杰出书法家,更是文化传承的灯塔,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文化传承与创新事业,令人敬仰。
编辑:张钧、魏传峰、谢爱平、董秀曼、王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