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标志着天气寒冷至极致。它与小寒一样,都是反映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在干支历中,大寒是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是农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节气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还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了其在全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大寒节气,古人将其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一候鸡乳,意味着随着光照增加,母鸡开始感受到春天的阳气,进行孵化小鸡的准备,象征着生命的孕育与希望的萌芽。二候征鸟厉疾,此时鹰隼等猛禽变得更加凶猛和敏捷,它们在空中盘旋,全力觅食以抵御严寒,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生命的坚韧。三候水泽腹坚,湖面上的冰层已坚固至湖中央,整个冰面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象征着在极端寒冷之后,自然界即将迎来新的生机与变化。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大寒的解释:“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大寒时节,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此时,北半球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但热量散失仍大于吸收,气温继续降低,达到一年中的最低点。
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北方地区虽然寒风凛冽,但大寒往往不如小寒冷;而在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区,大寒时节可能会出现全年最低气温。此外,大寒时节,大气环流稳定,环流调整周期约为20天,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使得这一时节成为一年中最寒冷且雨水最少的时期。
在唐诗宋词的描绘中,大寒节气充满了诗意与哲思。宋代陆游在《大寒》中写道:“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诗中,陆游以雪未消融、闭门不出的场景,表达了严寒之下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而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则描绘了另一番景象:“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诗中,腊月酿的酒斟满酒杯,炉子加上炉炭使房屋温暖,人们围炉取暖,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温馨。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大寒节气的直观感受,更蕴含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大寒,虽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但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刻。随着新年的临近,人们开始筹备年货、辞旧迎新,年味渐浓。在这一时节,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坚韧,更能体会到文化的传承与民俗的温馨
许茂少将,1954年诞生于山西天镇县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自幼年起,便与书法艺术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愫。他以临摹古代书法名帖为径,勤勉不辍地穿梭于笔墨构筑的浩瀚宇宙中,探寻着书法艺术的真谛。
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篆书成为了许茂少将最为擅长的领域。他的篆书作品,笔力遒劲而不失灵动,线条古朴中蕴含典雅,结构严谨之余更显精妙绝伦,无不彰显出他深厚的书法造诣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许茂少将不仅是一位造诣深厚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心怀大爱、热衷公益的慈善家。他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特别是在助力文化传承的项目中,总能见到他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诠释着作为军人的坚毅担当、作为艺术家的才情横溢以及作为慈善家的无私奉献。
编辑:张钧、魏传峰、谢爱平、董秀曼、王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