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区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共有家庭医生189名,家庭医生团队46个。这些老百姓身边的医生们用专业、细致、全周期的服务温暖着社区居民,让他们身边有“医”靠。
本期开始,我们推出“身边的家医团队”专栏,介绍那些陪伴在居民身边的家庭医生们。首期,让我们走进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赵伟家庭医生工作室”。
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泾七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不大,但散发着古朴之美,“赵伟家庭医生工作室”就在这里。
上午9点多,来站点就诊的居民们慢慢多起来。
70岁的马阿姨,是站点的“常客”,除了每周来开药,有空的时候就会来到站点和家庭医生们聊聊天。在她眼中,这里的医生就是亲人。
问起与“赵伟家庭医生工作室”结缘的起因,马阿姨便滔滔不绝了起来。
“两年前,我出现了口干、胸闷等不适,在很多大医院都看过,检查也做了不少,可没有任何确诊的疾病。”身体不适,却检查不出任何病症,这让马阿姨越来越焦虑。
之后偶然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马阿姨正巧遇到赵伟医生,在讲述了自己的症状后,赵伟为她复查了血糖、血生化、心电图、胸片等,确保马阿姨没有严重慢性病及器质性疾病后,便由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王荔源开始为其进行中医调理。
“口唇时有发紫,舌头两边有瘀斑,舌下静脉发紫明显,肝经走行处有压痛,根据中医原理,这是气滞血瘀的表现。”根据马阿姨的症状,王荔源使用中成药予以治疗。
“自从吃了王医生的药,我的身体一天好过一天。”一周后,马阿姨口干及胸闷的情况明显好转,口唇及舌下的瘀紫情况大为改观,身体的好转也让她焦虑的情绪渐渐平复。
与赵伟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的7300名居民中,像马阿姨一样的居民并不在少数,他们不仅仅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找到了病因并得以改善,还在家庭医生的谆谆督促下改变了生活方式,从源头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新泾七村卫生服务站诊室内,年过八旬的肖阿姨正在和医生们聊着天,精神矍铄的她丝毫不像一位肿瘤患者,而她的故事则要从10年前说起。
当时,肖阿姨被诊断为冠心病,上级医院建议安装支架,但肖阿姨却有很多顾虑,便找到了家庭医生寻求帮助。之后的日子里,“赵伟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医生们为其调整治疗方案,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使其冠心病指标完全达标。
“这些年中,我再没有因为冠心病住过院。”肖阿姨说,家庭医生给予她的帮助远远不止这些,“3年前,社区体检后家庭医生发现我肾脏上有肿块,便立即为我转诊同仁医院,最后确诊肾脏肿瘤。”
由于已有局部转移,肖阿姨的手术需要采用保守方式,即每3个月进行一次手术,这让她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很大挑战,情绪也开始焦虑。家庭医生便为她进行中药调理,辅以精神疏导和抗焦虑治疗,陪伴着肖阿姨度过了最难熬的那段日子。
“现在我定期去同仁医院复诊,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平时就是正常人。”如今,聊起自己的身体状况,85岁的肖阿姨从容淡定且充满信心。
马阿姨、肖阿姨,只是“赵伟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的几千名社区居民的缩影,而他们的健康,他们托付的信任,一直都是工作室成员们努力的动力。
“做家庭医生十几年,很多居民都由病人变成了亲人。”赵伟说,除了看病,居民们也喜欢和他们聊天,家里的琐琐碎碎也愿意说给他们听,而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管理居民健康,真正成为他们的健康“守护神”也是“赵伟家庭医生工作室”每一位成员的心愿。
赵伟家庭医生工作室
该工作室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家庭医生4名:赵伟、廖剑敏、应佳鸣、王荔源,全科护士3名:田梅芳、陈雯、汤春芳。工作室服务于新泾四村、新泾七村、新泾八村、北翟和金平居委所管辖的居民区,为8752名居民提供常规诊疗、健康监测、健康咨询、中医适宜技术及运动康复等服务。
工作室的4位家庭医生分别在中心开设了房颤门诊、呼吸专病门诊、精神专病门诊和中医脾胃病专病门诊。截至目前,房颤门诊为辖区内260多名房颤病人中182位患者建立房颤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了不良预后;呼吸专病门诊同时肩负起全辖区内的慢阻肺的筛查,让病人能得到早诊断和早治疗;中医脾胃专科也率先开展了签约居民的体质辨识和体质调理;精神全专门诊开设了心理咨询,为社区百姓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便利。
工作室2021年率先在站点开展全科医生+康复医师联合门诊试点,让脑梗病人和骨关节疼痛及术后病人能在全科医师及康复医师的配合下共同为居民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有相关疾患的居民可以不出小区就能得到全科医师及康复治疗师的联合诊治,并在站点得到相应康复治疗和随访。
部分图片来源于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撰稿/摄影:赵 立
视频:金志成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