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分级诊疗推进,在AI技术加持下,中国互联网医疗正迎来新一轮爆发期。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9年底,全国建有超过400家互联网医院。到2021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达到1700余家。三年后,互联网医院规模实现翻番。如今,全国共有超过3300家互联网医院,每年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量超过1亿诊疗人次。
但热潮之下也需要“冷思考”。互联网医疗实现盈利的核心在于形成规模效应,需要前期付出大量投入。新冠疫情以后,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激增,公立医院们也竞相入局。然而,优质医疗资源始终有限,并非每一个互联网医院均能成为巨大的流量入口。
数据显示,当前,70%以上的互联网医院线上转化率不足1%。也就是说,如果线下门诊有100个病患,线上可能只有不到一个订单。
“如果线上没有患者、没有流量,医生的积极性就不会高。同时,医生群体也缺少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高效地完成线上诊疗。”
近日,京东健康同日举办了“2025京东健康年度医生盛典”和“2025京东健康数智医疗大会”两场大会,京东健康相关业务负责人在会议期间表达了上述观点。
如何汇集线上海量的诊疗需求,弥补巨大的医生供给缺口,提升医疗服务的供需匹配效率及医患双方获得感,并真正让线上问诊嵌入医院的服务和运营体系,关乎行业的行稳致远,也关乎入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AI大模型和智能体的横空出世和迭代升级,正让行业看到希望。
会上,京东健康发布了基于其线上全域场景的大模型全系产品“AI京医”以及业内第一个面向医院全场景应用的大模型产品“京东卓医”。
据悉,依托“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技术能力,京东健康将打造了覆盖线上全域和线下医疗健康全场景的大模型产品服务体系,致力于让患者看病更舒心、医生临床科研更高效、医院整体运营更轻松。
平台催生全病程、定制化疾病管理模式蝶变
2024年,京东健康全年诊疗人次超1.8亿,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48万,客户满意度达到了98.4%。
在前述这组可观数据背后,与稳定的用户粘性不无关系。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医患双方对于某一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忠诚度直接影响该平台流量,医疗服务越高效准确,诊疗针对性越强,患者信任度和医患间粘合度越高。
平台上海量诊疗数据的汇入,是医疗大模型的发展和迭代基础,而医疗大模型的功能增强和场景拓展,也会反过来增进平台的用户粘性。于是,互联网平台和医疗大模型角逐场上的马太效应双双显现。
目前,京东健康正加速推动大模型落地应用,推动全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的智能化升级。
根据京东健康打造的全病程智能辅诊平台,在诊前,智能辅诊平台能实现精准医患匹配和疾病筛查;在诊中,该平台能够帮助医生实现诊疗效率和患者体验的双提升;在诊后,该能够覆盖全疾病周期全场景,实现精细化患者管理和数据沉淀;全病程智能辅诊平台上“生成”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还能有效整合线上线下全域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精准诊断和治疗水平。
医疗服务的闭环,不仅需要在时间上打通诊前、诊中和诊后,还需要在空间上实现线上和线下互联,在服务内容上更好连接“医”“检”“诊”“药”,推动医保、医药和医疗的协同。
“年度医生盛典”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医生王上上分享了一位线下门诊病患,最终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完成复诊和用药的案例。
去年9月的某天下午,一位年龄在60岁许的异地求医者来到王上上的门诊。这是一位有银屑病十年病史的老人,皮损严重,厚鳞屑伴关节肿胀,既往曾使用过多种外用药和中药,但治疗效果均不佳,病情多次反复。
彼时,一款国产生物制剂刚刚上市,对症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该药需要长期注射,患者名在按医嘱将手头药用完后,遭遇到“断药”危机——当地的医院尚未配有该款新药。无奈之下,这名患者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再度找到王上上,寄希望于找到一条“小病不出县”的解决路径。
“皮肤病治疗以用药为主,但相关药物有3000多种。在多数医院皮肤科都是‘小’科室,医院药房不可能为我们备齐所有药,此外,近几年,新上市的生物制剂新药在‘纳保’之前,通常需要1-2年才能进院。”王上上说。
统计显示,分科室来看,公立医疗机构皮肤药物院外流转率已高达46%。
“小专科”的患者诊治更需要资源集聚。2024年,京东互联网医院皮肤医院日均主动问诊订单突破10000单,这相当于30家三甲医院皮肤科的问诊量。
药品是京东作为电商平台,闯入互联网医疗赛道中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处方药网售渠道打开,这几年,跨国企业和本土创新药企纷纷拥抱国内头部平台,寻求一条绕过商业代理、医院等环节,直接将其生产的药品授权给专业药房的新商业模式。
2024年,京东大药房与29家药企达成了32种新药线上独家或者线上首发的合作,形成1500余种原研药品的不间断供给。其中,京东健康DTP药房上线新药品种超过200种。
“DTP”(Direct to Patient)专业药房即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价值专业服务的药房,也被称为高值新特药直送平台。
当年,京东互联网医院还上线了在线开检验单的业务,连同京东买药秒送等业务,在业内率先打通在线问诊、上门检测、医生诊断、药品配送的“医检诊药”闭环服务。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出复诊处方,老人收到处方就近选择同城的京东大药房线下门店,药店提供送药上门服务,这也是京东互联网的优势。”王上上说。
于是,前述老年银屑病患者成为去年京东健康DTP药房服务的200万用户之一。
与此同时,借助平台整合资源的能力和AI技术应用,慢病管理模式正朝着个性化、标准化和全病程的发展。对于如该名患者一样,需要长期使用新型生物制剂治疗的群体,京东健康还上线了定期线上复诊、开方,长期随访和线下门诊预约等系列医疗和药事服务。
赋能患者的同时,京东健康也将着眼点还放在了解放医生上。比如,在前述银屑病患者的随访工作中,平台会结合主治医生的诊疗习惯,在特定节点发放专业测评、收集患者皮损照片,并通过AI工具来评估病情。
“让线上执业医生的价值最大化”
“患者跟着医生走”是线下诊疗常见的现象,也同样适用于线上诊疗。一个让所有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吸引和留住大三甲医院的知名专家?
一方面,这需要医院接纳线上诊疗和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服务,为医生多点执业的“开闸”,另一方面,医生的主观意愿也不可忽视。
当前,繁重线下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往往已令医生专家们疲惫不堪。此外,从预检分诊、治疗到后续跟踪随访,专家团队线下诊疗的服务班底和业务模式能否迁移至线上,事关线上问诊的同质化程度和医生口碑。
京东健康通过数据给出答案:目前,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中,共有5万名来自全国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出诊,医生对平台执业满意度不断提高。
“作为深耕医疗行业的企业,我们深知,互联网医疗事业能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一定是也永远是医生。因此,京东健康始终关注并满足医生群体的诉求,更好地帮助和服务医生,让线上执业医生的价值最大化、整体幸福感提升。” 京东集团SEC委员、京东健康CEO金恩林如是说。
医生线上诊疗工作重,对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兼职开展工作的医生而言,尤是如此。为进一步提升诊疗效率、提升诊疗准确度,2024年年初,京东健康发布了AI诊疗助手1.0版本,该AI诊疗助手随后发展成为医生群体使用率极高的智能辅诊工具。
在前述大会上,京东健康发布基于其互联网医院线上全域场景的“AI京医”大模型产品体系。简单来看,全新升级和发布的AI诊疗助手2.0,AI科研助手、AI医生智能体等“AI京医”全系产品,可帮助线上执业医生开展临床、科研等全场景工作提质增效,突破医生服务能力边界。
AI诊疗助手2.0版本,从以往通用助手变为医生个人助手,基于技术迭代可进一步帮助医生提供精准、全面的诊疗建议和支持,提升医生诊疗水平。目前,“AI诊疗助手2.0”的分诊准确率已达到99.5%,电子病历书写效率提升120%,AI一次问题解决率超90%。
医生还有着科研的需求。在科研工作中,医生往往面临缺少科研平台、忙碌等多重挑战,科研过程耗时耗力且效率低。正式上线的AI科研助手,可帮助医生提供从资料搜集到分析处理科研数据、辅助生产医学论文、实验指导等全方位服务。该功能目前面向医生免费提供。
此外,京东健康为医生量身定制的“AI医生智能体”即医生专属“数字人”,这亦将有助于把医生从日常重复性、低价值、流程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目前,AI医生智能体已正式启动内测。
按照设想,这些医生智能分身可以深度学习医生的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7*24小时回答患者的问题。当患者希望进一步沟通时,数字医生还也可以为患者挂号、预约医生本人的时间,并把之前与患者的对话整理成文档,方便医生诊疗参考。到了诊后环节,数字医生还可以为患者提供疾病科普、病程管理、用药提醒、康复指导与营养方案等诊后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生线上诊疗的效率。
2024年,京东健康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从研发、运营到质量管理,累计投入超25亿,技术专利达800多项。“数字医生”正是京东健康基于AI技术自主研发的、可为医生量身打造的数字服务产品。目前,京东健康已上线了十余位数字医生,并启动更大范围的内测。
互联网医院“拆墙”
自2015年12月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上线,中国互联网医疗已迈入发展的第十个年后。
早些年,平台经济正值发展的小高潮。在2018年国办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之后,政策支持体系也逐渐完善。这一阶段,除了早期入局的微医、丁香园等互联网诊疗平台外,京东、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入局。
突然起来的新冠企业,倒逼行业加速发展,但也带来一些泡沐和发展隐患。伴随疫情后,公立医院的强势入局,游戏规则似乎正发生改变。
在过去的一年,鼓励远程诊疗、线上消费的政策迭出,医保支付的口子被打开,AI医疗大模型等数字科技在场景应用端更加成熟,但有的入局企业却倒在了黎明前,一些坚守者也面临用户量增长、盈利下滑等发展瓶颈。
对比来看,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上拥有先天优势,但互联网诊疗对其业务量的增强却并不迫切,数字技术的投入和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互联网平台企业线上诊疗发展时间更久,抢占了线上诊疗最初的用户和红利,数字技术应用更为成熟,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维系用户,巩固医生团队,筹集优质诊疗资源。
但摆在公立医院和互联网企业面前的,并非是一场零和博弈的战事。相反,二者取长补短,均能从合作中获得额外增益。
京东健康希望成为“拆墙”的先行者。作为国内同时具有公域和私域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企业,京东健康正在探索有机连接行业企业和公立医院,打造“互医”模板的新路径。
前述大会期间,京东健康为医院推出了互联网医院2.0,为每家医院构建其线上旗舰店。同时,京东健康发布的首个医院全场景应用大模型产品“京东卓医”,则为医院患者就医、医生临床诊疗、医院管理全场景提供全面AI化升级。
“未来数字医院”可以帮助医院实现院内患者线上线下分流、医生资源的最大化运用等,并提供运营策略配置和医院经营看板,让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在打通医院内循环、实现技术性信息围墙突破的同时,京东健康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全场景也可为医院拓宽“外循环通路”的场景,帮助医院真正实现覆盖线上下、院内外、公私域的服务管理与运营,进而真正打破限制医疗服务能力发挥的“围墙”,实现线下医疗机构的内外双循环,拓宽医院服务边界、完成双向转化。
“我们希望让互联网成为院长的助手,帮助医院真正建立起高质量的外循环。”前述业务负责人说,一方面,医院可以借此苦练内功、提升院内效率;另一方面,在线上线下医疗场景中,患者能够更方便地找到医生,医生也可以精准地服务患者。
展望未来,京东健康希望通过与更多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开展战略合作,让医院不仅仅“服务三十公里”,还能够“服务逾三千公里”,甚至能够“服务到全国每一个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