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田家伟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线上接诊了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这位患者有高血压,心脏装着起搏器,突然反复高烧,并且患有哮喘,体温一路攀升到了39度。
由于老人身体情况较差,北京又天气严寒,不方便出门到医院就诊,于是家属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田家伟线上问诊。
田家伟结合患者症状,为老人开出了一份呼吸道病原检测和血常规检查,并安排护士上门取样。
仅半小时护士便赶到老人家中进行采样,两小时后田家伟已经拿到检测报告,确诊患者为甲流阳性,于是立刻为患者开药,并直接配送到患者家中,患者服药后,症状有了明显缓解。在后续的回访中,这次诊疗服务获得了患者家属非常高的评价。
这是田家伟在京东健康年度医生盛典活动上讲述的一段亲身经历,在这场线上诊疗服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到家快检服务,只是京东健康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冰山一角。
“双轮驱动”战略之一的医疗服务一直是京东健康的重点布局。2024年,京东健康陆续布局了国医馆、新型大药房、体检中心等更多线下自营医疗服务业态,到家快检业务能力的提升,则进一步打通“在线问诊、上门检测、医生诊断、药品配送”的服务闭环。
田家伟医生
过去几年,京东健康在持续巩固自己在医药电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后,再一次加速互联网医疗的布局,努力去实现以医疗服务驱动的新一轮增长。
“医疗健康行业的长坡厚雪不在于传统的医药零售领域,医疗服务的规模潜力大多了。”京东健康CEO金恩林告诉《健闻咨询》,在行业内,80%的未知健康需求,都需要医疗服务的介入才能解决,这是医疗服务的价值所在,也是京东健康持续建设医疗服务能力的原因。
2024年,到家快检打通最后一环
在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业务的服务闭环之中,到家快检的意义在于让部分患者不出门,在线上也能完成问诊、检测、购药的全流程。
2023年末流感爆发时,医院里人满为患,大量患者在医院彻夜排队,只为检查和问诊。
京东健康观察到这一情况后,便尝试着将检查环节搬到患者家中进行,让用户可以在线上预约执业护士、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骑手,到用户家中现场采样并送检,而后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便可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开方。
这项服务推出后受到了广泛欢迎,单量增长明显,已爬坡到行业领先的位置。这一方面为用户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规避交叉感染的风险。
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在线问诊-上门检测-报告回传-医生诊断-药物送达全流程,成功打造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闭环。
京东健康意识到到家快检业务中存在的机会,2024年以来逐渐扩大到家快检的服务范围,从最初的单一检测延伸到如今的160余项检查,几乎将门诊中的高频检查项目都搬到了用户的家中,范围覆盖全国15个城市,目前每日业务量已达到数千单。此外,2024年底还上线了影像检查服务,患者凭线上医嘱单,可以在全国7个城市快速预约线下医疗机构的CT、核磁共振等65项影像检查。
对京东健康来说,到家快检本身并不是一项赚钱的业务,反而需要持续性地投入资金和资源,甚至可以说每做一单都在往里贴钱。
但到家快检业务的意义并不在于其本身的资金回报,而是作为一个切入点培养用户的线上诊疗习惯。
“互联网医疗要克服两大障碍,第一大障碍是能力,第二大障碍是心智。”金恩林表示,用户以前没有过看病全程不去医院的体验,当京东健康的服务能力拓宽之后,就需要花足够长的时间、足够多的代价,让用户体验到线上看病的方便、快捷以及专业可靠,从而改变用户的行为习惯。
在当下的医疗服务场景中,到家快检成为了一个刚性的、确定的需求,也是京东健康培养用户心智的重要切入点。
互联网医院全年诊疗超1.8亿次
京东健康在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性投入中,到家快检业务只是其中之一。
从今年相继开业的首家新型药房京东大药房、首家京东健康国医馆“之业堂”、正骨小店、京东健康体检中心,再到拓展至O2O场景的自营秒送能力,京东健康不断为自身的医疗服务能力添砖加瓦。
这些业务也许在营收数字上无法作出太大贡献,却成为了京东健康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蓬勃发展的线下业态,未来或许也会成为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新入口。
在《健闻咨询》两年前与金恩林的一场对话中,金恩林曾言“医疗服务是一块硬骨头”,这个命题能不能彻底解决还很难说。
如今,金恩林笑称,“这块骨头已经快要啃到骨髓了”。
从一些数据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影响力。
作为在线诊疗第一入口,京东互联网医院全年诊疗人次近1.8亿,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48万;客户满意度达到了98.4%。
京东健康依旧在持续投入,2024年,在互联网医院的研发、运营、质量上累计投入超25亿,技术专利达到800多项。专家服务、视频门诊等多项服务迭代升级,让医生线上执业手段更丰富。
京东健康对互联网医院专科服务能力的建设也持续加深,过去两年中上线了皮肤医院、升级了精神心理中心,新增了19个专病工作室,总数量达到78个。
线下医疗机构的患者,也正因京东互联网医院的专业服务而受益。在年度医生盛典活动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医生王上上分享了从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出银屑病新药的线上处方,帮助用户实现了线上复诊开方、药品订购和配送到家的体验,京东健康的医药供应链优势大大提升了银屑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王上上医生
据京东健康介绍,其皮肤医院日均主动问诊订单已突破10000单,相当于30家三甲医院皮肤科的问诊量。
京东健康发布的AI心理陪伴师产品“聊愈小宇宙”也正在精神心理专科的患者诊疗中发挥作用。
金恩林表示,这几年京东健康的核心战略并没发生变化,就是要做国民的首席健康管家,“我们之所以一年又一年的持续投入互联网医疗,是因为我们觉得医疗健康行业有它的独特性所在,很多事情要日积月累才会有影响力,才会有变化,互联网医疗也才会在医疗行业的整个生态当中取得一席之地。”
用医疗服务和AI打开新的增长
在双轮驱动的京东健康内部,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是两大业务核心,其中,医药电商业务支撑着京东健康近年来的大部分营收。
根据京东健康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1-6月公司营收283亿元,其中239亿元来自于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占比超过84%。
这不是京东健康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现状,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至今,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医药电商一直是其中营收表现最佳的业务板块。
但单纯的零售市场开始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在金恩林看来,“得从产品、价格、服务三个角度下功夫。在产品上,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更多的新品、更多的独家品和稀缺品,例如流感用药、原研药、乃至罕见病用药等等,与更多的工业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价格上,保证京东健康有全网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在服务上,不但要加快配送服务,同时也在丰富在线药师和营养师咨询服务、医疗器械的上门调试服务等内容。”
在医疗健康产业之中,医药零售所代表的需求只占20%,其余绝大部分都需要依托于医疗服务能力才能够完成。
从数年之前,京东健康便已经开始尝试从实物驱动转为服务驱动,以服务为主的“右轮”驱动公司收入获得新的增量。
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无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大量的投入与长期的等待,一点点建立起企业的竞争优势。
“医疗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行业,需要时间进行积累。”但金恩林同样表示,这个行业也有可能会出现颠覆式的变化,比如如今很多行业都绕不开的AI技术。
在AI能力的建设上,京东健康基于“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已经布局了助力医生临床科研、提升诊疗过程效率、帮助患者健康管理等场景的AI工具。
京东健康技术产品部医疗服务产品负责人袁晓春在会上介绍,其AI工具的智能分诊准确率达到99.5%,辅助诊断的TOP5诊断准确性达到了95%,治疗方案一致性达到了90%以上,智能电子病历帮助医生书写效率提升了120%。
京东互联网医院全职医生范卫群亲身体验过这些AI工具,她在线上诊疗的过程中时常遇到患者带着十几张化验单前来问诊的场景,要花费很多时间仔细阅读,但在AI工具的辅助下大大缩短了其阅读病历的时间,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
另外,京东健康正在把自身经过长期打磨验证的能力和产品开放给线下的医院。在医生盛典当天下午召开的“京东健康数智医疗大会”上,应用于医院全场景的大模型产品“京东卓医”也正式发布。
金恩林对AI有着很高的期待,“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或许无法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但假如AI能够成为供给的一部分,或许就能够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效率,同时也让医疗更变得更普惠,推动实现医疗质量的均质化,这是有社会意义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