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育仁和成都的第一张报纸

叶子

1897年,宋育仁在重庆创办了《渝报》,翌年春,在成都创办《蜀学报》,这也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白话报纸之一。宋育仁1894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着意考察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积极策划维新大计,提倡民主共和。回国后,参加维新组织“强学会”,主讲“中国自强之学”。他让成都人在100多年前就知道化肥、潜艇、传真机,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宋育仁 其人





宋育仁,1857年出生于四川富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等职位。1894年,随公使龚照瑗出使欧洲,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在欧期间,他锐意考察和研究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况,接纳社会名流,还经常出入英国议院、学校、工商各界,写成《采风录》4卷,介绍西方的政教、风俗,进一步阐释和丰富了他的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春,宋育仁主持蜀学会,并在成都创办《蜀学报》(光绪二十四年),同年5月作为旬刊在成都出版。该报大量刊载维新变法的文章。声称“《时务》、《求是》各报既已畅行,蜀中更立此报者,意在昌明蜀学,开通邻省,故与各报体例略有不同。各报沿海疆,闻见较易,于洋务不详,本局意立推行,力求实用,言务不当,不嫌并行。”第十三期上述规定:“访刊近事,必须有关时务者始行登载。”该刊依靠私人捐款和卖报收入维持,省内外设有代派处四十余处。代派处兼采当地新闻,访员每月发给工资。是成都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近代由成都地区出版、发行的最早一份报纸。

他积极策划维新大计,提倡民主共和。回国后,参加维新组织“强学会”,主讲“中国自强之学”。设立商务局,兴办洋烛、煤油、煤矿、玻璃、白蜡、卷烟、药材等公司,为四川绅商领袖。树起了维新宣传的旗帜,兴起了四川、重庆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著有《时务论》、《采风记》等著作。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宋育仁正在伦敦,任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因公使龚照瑗回国述职,宋育仁暂时代其职务。宋育仁上书清廷,指出“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在获悉清军平壤溃败,黄海海战失利后,宋育仁情急之下产生了一个大胆设想,希望能出奇兵反败为胜。当下,他立即与使馆参议杨宜治、翻译王丰镐等密谋,购买英国卖与阿根廷、智利两国的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招募澳大利亚水兵两千人,组成水师一旅,托名澳大利亚商团,以保护商队为名,自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此打算看似异想天开,可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因为“澳大利亚为英国的属地,西例商会本有自募水师保护商旅之权,中倭战起,澳洲距南洋最近,颇为震动,商会发议,举办属地水师一旅,以资保护,(英国候补议绅)庵洁华特暗联议院同党主行其议,而以此谋所购一旅驾名(假名)于澳洲商会所为,仍挂英旗出口,则局外无嫌,而踪迹不露”(引自《借筹记》)。

谋划既定,宋育仁等一面报请朝廷批准,一面又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联系,以取得这些封疆大吏的支持。同时,宋育仁与美国退役海军少将夹甫士、英国康敌克特银行经理格林密尔等商定:由中国与康敌克特银行立约借款二百万英镑、另战款一百万英镑,以支付兵船购买费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其所购舰只,备齐了枪弹武器,各级战斗人员也已经募集妥善,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军,准备交由前北洋水师提督琅威里率领指挥。

这事眼看就要成功了,当时已是“炮械毕集”,整装待发了。因时间紧,清廷还未通过正式渠道获得他在欧洲的活动,而此时,公使龚照瑗已经返职。龚照瑗查知此事,遂以妄为生事电告清廷。因为清廷已打定和日本媾和的主意,李鸿章坚决反对宋育仁等人的做法,而慈禧也认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将购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废,同时电召宋育仁速速回国。1895年3月,清廷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宋育仁因海外募集水师奇袭日本的计划胎死腹中,“潜师谋废”,败局已定,只能“抚赝私泣,望洋而叹”,着实伤心了很久。在回国途中,他写成了《借筹记》,详详细细地记录了这事的经过,以表壮志未酬之志。

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成功及后来的政局动荡,对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的宋育仁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历史演变。血与火,不是他向往的未来。血洒京城的“戊戌六君子”中,四川人杨锐、刘光第是他的同道和好友,后者还是他的富顺同乡。他的悲痛难与人道。他逐渐退出政治舞台,成为成都颇有名望的“五老七贤”之一。1914年,宋育仁赴京任国史馆纂修并主持馆务;1917年,任四川国学学校校长;1920年,任四川国学会会长;1921年,任四川通志局总纂。晚年他隐居成都东郊狮子山“东山草堂”内一心修志著书,不问世事,编撰完成了《四川通志》初稿与《富顺县志》。他最后的停留地不是剧烈变化的政坛,而是寂寞的锦江区幸福梅林“东山草堂”。

《蜀学报》,让人们知道了什么



如果有人说,早在100多年前,成都市民就知道“化肥”可以增产粮食;有一种船可以在水下行走现在叫“潜艇”;英国正在为法国建造一座高塔;用电可以治疗马病;有种比莫尔斯电报更先进的显字机器(传真机)等等....你相信吗?也许你会肯定地回答:成都地处偏远封闭的西部盆地,在清代光绪年间,怎么会用如此发达的资讯?不会相信!读了1898年7月成都出版的《蜀学报》,就不由你不信了。

1897年,宋育仁在成都办了一份报纸叫《蜀学报》。在此之前,成都还从未有人办过报纸呢,1898年5月(光绪二十四年)《蜀学报》在成都创刊出版,这张报纸便成为成都市的第一份报纸。

读者所见此册《蜀学报》为光绪戊戌年(1898年)七月中旬出版,属第十二册。这份报纸在近半年的时间内共出了十三期(册),这是倒数第二册(期)。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蜀学报》被迫停办。

此报每旬(十日)一期,册报,如一册线装书,木刻印刷,每页13栏,每栏25字,黑色鱼尾,连封面共62页。全报大约2万字,无图片。内容分“上谕恭录”“奏议”“学会讲议”“论撰”“海外近事”“中国近事”等。





下面摘录“海外近事”(国外新闻)有关《化学助田禾生长》一文:“......前数年间,美国树可哥埠附近地方,收割麦米数百万石岁称大熟,但据化学家所言,农田出产可加三倍于今。然必俱遵化学之理为之始效。今每厄架田,产麦一百三十英石,以化学之法,略增工本少许,即能收成四百英石......因田土所含氮、燐、钾各项杂质甚多,若以化学培之,瘠土可转为田。”如当时朝廷重视这则新闻,引进化肥生产,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将焕发生机。

《电治马病》中说:马有病,人不知,每形倦态,以鞭猛抽至死。“......今有兽医家,试以电气治之,果获奇效,其法在觅三窝路地力之蓄电池,而以铜线三条为电路,引电至马口所衔之铁,初觉马甚惊慌,然每日电一次,每次电数分钟之久,电至三后。凡马病必愈”。



《水底行船》中说:“......纽约来信,言美国人造就一船,能于水底驶行,船身长六十五英尺,宽四尺,深七尺半,重三十一吨,可能沉行于五百英尺水之下,其船式样俨如一枚大吕宋烟,用电机运行,人在船中,不觉水之摇动,船内设一房,先储足生气,可供五六人呼吸......造此船者,年始壮,他日精益求精,其利于行军,不可殚述。”后来,潜水艇果然用于军事,核潜艇其威力今日无可比拟,可见发明创造和想象力是多么宝贵。

《筑楼待会》,香港电报云:“......法国定于一千九百年赛会有富人预设一大座园楼,筑成车轮楼,内可容七千人,楼外四面空地筑成圆路,用石作车轮样,铺砌地上围绕此楼出入小路,布置得宜如车轮之有复线。”这大约是最早关于世博会的记录。



《显字新机》:“......伦顿(敦)电音报云:电音向以疾徐长短之音串作字母,顷刻万里传递,已是巧妙绝伦矣。今有奥大利人名鹤付文者,曾费八年心思,新制一器,接连电气之力即能传字,譬如在此处以字粒印作何字,则彼此亦显出其字之形,全副机器约承价二十五镑,将来大兴,可以更减。”或许就是今日传真机的雏形。

宋育仁不仅是巴蜀报业第一人,更是书生爱国,壮怀激烈。一百多年前,四川恰逢由封闭保守走向必须面对列强的关键点上。宋育仁在此时的出现,应该说是风云际会,多种因素造就了这位巴蜀维新运动的火炬手。众所周知, 四川尊经书院是宣传维新思想、培育维新人才的大本营。宋育仁不仅在尊经书院讲新学,设新课,而且推动各地兴办新式学堂,“立新学”“开风气”,巴蜀学子受益其中。四川志士的维新活动随着“百日维新”的失败而夭折,但影响深远。如吴玉章所言,维新运动作为四川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震撼人心”。众多维新举措又是四川社会向近代化迈进的突破性尝试。宋育仁好比一块自觉的大石头,狠狠砸在四川盆地,让一潭死水掀起了时代狂澜,功不可没。

来源:锦点

撰稿:叶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