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周总理原籍浙江绍兴,周家是浙江的大家族。
恰好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也是浙江绍兴人,难道这两个家族有什么关联?
根据周家人的考证,这两支周氏子孙,都是北宋大儒周敦颐的后人,只是传得久远了以后,分支之间就疏远了一些,论起来辈分,鲁迅先生还比周总理高上一辈。
只不过到周总理祖父的时候,周总理家族的这一支,迁到了江苏淮安,两家虽是本家,更加疏远了。
说到周总理的家族,人丁的确很是兴旺,周总理祖父这一辈,有好几房,周总理叔伯这一辈,更是有十几个兄弟姐妹。
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周总理叔伯辈的人,却只剩下一个了,他就是周总理的六伯周嵩尧。
周嵩尧不是周总理的亲伯伯,而是堂伯父,是周总理父亲的堂兄。
以前的时候,男丁兴旺的人家,都把所有的堂兄弟们一起排行,比如李白在家里所有堂兄弟里排行第十二,有时候他的朋友也称他为李十二。
周嵩尧就是在家里十几个兄弟里排行第六,年龄比周总理的父亲周劭纲还大,周总理称呼他为六伯父。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就任总理,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一时之间,很多自称周家人的人,找上门来,请求周总理给他们一些特殊照顾,甚至要求安排工作。
据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所说,新中国成立后,找上门来的周家人,有上百人之多,其中当然有很多是冒充的。
周总理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绝不会为了一己之私,为亲属安排工作。
所以这些人,能接待一下的就接待一下,不能接待的,就直接打发他们走人了,想求周总理特殊照顾,是万万不能的。
然而,有一天,有一个人的到来,却让周总理破了例,这个人就是周总理的六伯父周嵩尧。那么,周嵩尧有什么特殊之处,大公无私的周总理为什么破例为他安排工作?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曾经写过自己的经历,在清朝,浙江人特别是绍兴人,如果科举不中,只有一条路好走,就是进各级官府的幕府,做师爷,明清两朝,绍兴师爷那是鼎鼎有名的。
鲁迅先生不愿意走这条路,才去了南京,进了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留学日本学医。
周嵩尧出生于1874年,比鲁迅先生大了六七岁,他参加了科举,中了举人,却没有中进士,最后走上了幕府师爷的道路。
他先是通过他二舅的关系,进入淮安漕运总督府的幕府,担任了文案一职,由于他文笔出众,有头脑,有才干,升为了总文案。不久之后,被江北提督王士珍看上,进入王士珍的幕府。
这个王士珍不是一般人,他是当时权倾朝野的袁世凯的手下,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时候,就非常器重他了,后来王士珍与段祺瑞和冯国璋也被称为"北洋三杰"。
就此,周嵩尧因为王士珍,搭上了北洋军阀这条线,最后成了袁世凯总统府的秘书,当然,这是后话。
周嵩尧受到王士珍器重的时候,王士珍把周嵩尧推荐到了朝廷里,周嵩尧竟然在颐和园受到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还被委任为邮传部郎中,掌路政司。
不过这已经是1908年了,不久之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突然双双驾崩,他们的大清朝没维持几年就亡了,时代也进入了民国。
进入民国以后,周嵩尧曾先后担任江西、江苏督军专署秘书长,最后还成为了袁世凯的秘书之一。
然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大总统还不满足,还妄想恢复帝制,自己称帝当皇帝。
周嵩尧此时已经接受了民主共和的思想,自然不同意袁世凯的做法,最终辞职回到淮安。
不久之后,1929年,周嵩尧又携全家移居扬州。
抗战时期,淮安沦陷于日寇手中,日本侵略者知道周嵩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想请周嵩尧出任伪职,周嵩尧誓死不做汉奸,为了避开日本人和汉奸的纠缠,他再次搬家,隐居乡间。
直到抗战胜利后,他才重新出山,去找侄儿周恩来,结果国共破裂,解放战争爆发,周嵩尧只好再次回到扬州隐居。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才再次写信邀请伯父重新出山,只不过此时周嵩尧已经七十六七岁,垂垂老矣。
1951年,有一天,周总理跟侄女周秉德说,六爷爷要来北京了。
周秉德当时还只有十四五岁,根本没听说过这位六爷爷,满腹疑问。周总理就简单地为周秉德介绍了一下这位六爷爷。
周秉德一听说周嵩尧给袁世凯当过秘书,就问周总理,那六爷爷他不是坏人吗?
周总理说,不能这么看问题,那时候六爷爷虽然给袁世凯办事,但是他是主张北洋政府和南边的国民政府议和的,是维护和平的。后来袁世凯想当皇帝,六爷爷不就辞职回家了。
周秉德问周总理,当初淮安老家的八奶奶生活困难的时候,淮安老家那些亲属生活困难的时候,这位六爷爷怎么没出现,他是个大人物,怎么没帮助老家的亲属。
周总理说,当时六爷爷也在吃老本啊,他也没有出来做事,也许还是靠着早年的积蓄过日子,顾不上亲人们。
等到周嵩尧来了以后,周总理在家里接待了他,摆上了家宴为六伯父接风洗尘,当时周秉德也在场,在周秉德眼里,她似乎看出,伯父对这位六爷爷很是尊敬,也很是亲切。
后来,周总理告诉周秉德,他要为这位六爷爷安排一份工作,让六爷爷在即将成立的中央文史研究院工作,这让周秉德大吃一惊。
在周秉德眼里,伯父周恩来从来是大公无私的人,不会为了亲属,就动用自己手里的权力照顾他们,或者为他们安排工作。
周秉德问周总理,为什么要为六爷爷破例。周总理回答说,因为六爷爷在民国期间,有两大德政,人民不应该忘记:
第一,六爷爷在江苏督军李纯秘书长任上平息了江、浙两省的一场军阀战争,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了战火的涂炭;
第二,袁世凯称帝时,六爷爷作为他大帅府的一名秘书,却没有跟他走,这是政治上很有远见的做法。
周总理接着说,六爷爷在抗战时期,誓死不做汉奸,不卑不亢,不向日本侵略者妥协,保持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良知和骨气。
周总理对周秉德说,其实我早就该把老人家接到身边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的,只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总算把六爷爷接来了,我也可以尽一尽晚辈的义务和孝心了。
周恩来从小是由父亲周劭纲和伯父周贻赓抚养长大,特别是伯父周贻赓,对周恩来更是照顾最多,周恩来求学的时候,就住在伯父家里。
只不过,周总理为了革命,常年奔波在外,无法为两位老人家尽孝,心中很愧疚,所以,他才说,要对这位六伯父尽一尽晚辈的义务和孝心。
可惜的是,周嵩尧老先生年事已高,在中央文史研究院工作了不到三年,就于1953年9月因患老年性气管炎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
周总理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主持了六伯父的告别仪式和入殓仪式,后来他实在公务繁忙,脱不开身,仍然委托邓颖超代表他前往送葬。
结语
可见,周总理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尊老敬老的典范。
参考资料:
周秉德《我的伯父周恩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
李海文《周恩来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