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确实很想跟孩子好好沟通,但常常不得法。”近日,在杨浦区内江路第二小学的家长课堂上,一位母亲听完关于缓解“鸡娃”焦虑的讲座后感慨道。
这生动的一幕,正是杨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其与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共同打造的“智慧父母养成”系列课程走进校园,回应家长育儿困惑的缩影。面对日益凸显的儿童情绪问题与家庭教养挑战,杨浦区正以专业力量为支撑,探索一条从家庭源头出发,构建健康心理环境,助力儿童全面发展的科学育儿新路径 。
“鸡娃”焦虑如何破?
九节课帮你成为“智慧”家长
“鸡娃”焦虑,是当下许多家庭绕不开的话题。“家长们渴望孩子更好,却常常缺乏有效方法,甚至适得其反。”近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霞在内江二小内为家长们带来的“智慧父母养成”课程线下实操培训讲座,正是聚焦于此,帮助家长从改善亲子互动入手,缓解焦虑。
儿童情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孩子遇到压力时相对敏感,容易情绪崩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张劲松指出,“这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她强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科学的教养对儿童成长至关重要 。
杨浦区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区建设中,始终将儿童心理健康放在首位。自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区妇儿工委办的“儿童+健康”项目便通过整合医院、学校、社区资源,逐步构建起全链条心理援助机制,服务近万名师生。
2025年基于前期经验和对家庭需求的洞察,由区妇儿工委办主办与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联手打造的“智慧父母养成”系列课程应运而生。这正是杨浦区在儿童友好城区建设框架下,深化家庭环境支持的重要举措。
课程体系根植于杨浦区儿童友好土壤之中,还源自于张劲松主任团队十余年的实践积累与研究 ,涵盖反思养育、缓解焦虑、建立合理期待、设定边界、情绪调控、应激应对等九大模块的系统体系,为家长提供系统、科学的育儿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这九节课,帮助家长掌握儿童心理发展要素,成为‘智慧的家长’,从源头预防和解决问题。”张劲松主任表示。该课程不仅面向家长,也关注孩子自身能力的培养,覆盖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广泛阶段。“不是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介入,而是要提前预防,在学校这个更合适的场合,提前介入,让家长提前学习。”
家校社医联动
将育儿“黄金法则”有效传递给家长
为了将这些专业的“黄金法则”有效传递给广大家长,项目采取了“线上理论+线下实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并组建了一支由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医师团队、杨浦区妇联“心律·家”志愿者团队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以及部分在校心理老师构成的专业项目团队。
陈霞也是这支团队中的一员,她和其他志愿者们经过系统的线上理论学习和线下实操演练后,将深入学校、社区,为家长们开展讲座和培训。
“这个课程是目前学校和家长都迫切需要的。”陈霞补充道,“家长们学习意愿很高,希望能有更多学习机会。”
“我们希望通过这套课程,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打好基础。”张劲松主任坦言,“这不可能提供解决所有问题的完美方案,但它涵盖了很多方面。如果家长能按照课程理念去做,相信能解决家庭中一大半关于孩子接纳、要求、互动等方面的问题,将很多潜在的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从关注儿童个体
向支持整个家庭系统迈进
“智慧父母养成”课程的启动,标志着杨浦区妇儿工委办在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将服务对象从青少年儿童进一步拓展至家长和家庭,构建更完善的支持系统。这背后,是杨浦区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城区建设,整合多方资源的决心与行动 。
自2021年以来,杨浦区妇儿工委办通过“儿童+健康”项目,已逐步建立起涵盖教育、预防、评估、干预和转介的全链条心理援助机制,累计开展情绪管理专业普及进学校150余场,服务近万名师生,并举办多期情绪管理特色夏令营和提供个案干预。
新启动的“智慧父母养成”课程,将进一步深化家校社医联动,整合家庭、学校、社区及医疗机构资源,以“情绪友好”为核心,构建全方位的情绪支持网络。通过持续的专业赋能培训和不断优化的服务拓展,为区域内儿童青少年打造更加温暖、包容、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儿童友好”的理念在每一个家庭落地生根。
正如张劲松主任所强调的,“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2025年至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不仅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要培训家长走上科学育儿的‘智慧’之路。”
文字丨沈莹
图片丨沈莹
编辑丨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