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26所高校的青年学子和设计专家学者们,会同金山各界青年共200余人相聚金山,共绘乡村振兴蓝图。4月27日,第五届“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金山区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团日活动举办。
据悉,大赛已覆盖沪苏浙皖120个设计点位,吸引全国108家单位、近7000名青年设计师,提交1600余幅方案,得到41所高校和9家机构支持,超2000人参与,收到近460套作品。最终100件作品入围,23组团队参与总决赛路演,最终,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作品分获乡村空间设计类和本土物产类一等奖。
设计作品的转化和落地始终是“我为乡村种风景”大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赛采取“地方点题+青年答题+村民阅卷”的形式,由政府主导的“单兵作战”向多方协同转变,让设计成果转化更具“生命力”。比如,在征集本土物产类设计点位时,重点聚焦农业合作社、涉农小微企业、乡村旅游公司品牌力不足、包装简单粗糙等“愁难”问题,针对性征集IP打造、LOGO美化、包装设计、国风文创等设计,助力涉农主体节本增效。
返乡青年盛春林受乐高乐园落户启发,借"种风景"大赛将老宅改造为"金山小院"生活美学空间,融合传统与艺术元素打造文旅配套样板。他提出"种风景即种未来",呼吁更多青年投身乡村建设,让乡土资源焕发新生机,重塑乡村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纽带。除了“金山小院”,近年来金山区已有一批乡村空间及包装物产焕然一新。
音乐团课以青年扎根金山的奋斗故事为引,展现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的活力。活动现场启动"鑫引力"青年人才集聚计划,通过拓宽实习就业、文旅研学等通道,强化"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磁力,
来自东华大学的学生表示,“最初以为金山只是上海的‘后花园’,但当我们以金山农民画为灵感设计甜瓜包装时,才发现这片土地的文化厚度远超想象。”在创作过程中,团队深入走访了农民画村、枫泾古镇等地,从非遗艺术的质朴笔触中提炼出田园风光的视觉符号,将传统农耕美学融入现代包装设计。“毕业后我希望加入金山的新农人队伍,用设计赋能农产品品牌升级。”
青年与乡村始终是双向奔赴的,上海艺术专业学位教指委挂牌成立"沪派江南"采风基地及农民画实践基地,联合高校培育非遗传承人才,激活古村落保护;东华大学创新设计“金山民宿导览图”,以非遗农民画串联乐高乐园配套民宿,既拓展设计题库,又铸就文旅产业新名片。活动同步揭牌"金禾"青年乡村设计人才联盟基地,向历届获奖者颁发设计师证书,构建智力资源池推动大赛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