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和老蒋之间矛盾加深,在这期间老蒋做了两手准备,一手准备是假意和谈,另一手准备是调动部队抢地盘,发动内战。

随后,老蒋和毛主席在进行谈判,并签署《双十协定》,然而在协议签订不久,老蒋公然发动内战。

战争开始后,国军有美军的支持,同时武器上优于我军,所以在之后一段时间,都是边打边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6年5月,中央军委改变计划,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经营中原,并提出出大别山的可能。



1947年6月30日,刘帅和邓公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简称“刘邓大军”)执行中共中央“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将战火烧到国民党统治区域。

刘邓大军在渡过黄河后,随即发起了鲁南战役,并在鲁南战役中,歼灭了敌人6万余人,从而拉开了我军战略反攻序幕。

鲁南战役后,老蒋调集重兵围追堵截刘邓大军,这让刘邓大军在汝河,陷入了国军20万大军的包围圈中,同时在我军抵达前夜,下令把汝河周边的船只全部烧毁,打算在这里和刘邓大军决战。



开始时候,老蒋没能判断出来刘邓大军进攻方向,可随着刘邓大军的行动,老蒋清晰的认识到,刘邓大军这是要把战火烧到国统区,这让老蒋很是焦虑,于是下令部队必须阻拦刘邓大军,不能让留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

为了能堵住刘邓大军,老蒋调兵遣将,前堵后追,打算通过四面楚歌及坚壁清野的方式,困死12万刘邓大军。

面对刘邓大军的举动,老蒋第一时间召开了高级幕僚会议,在会议上所有幕僚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切断我军的交通线,断掉刘邓大军的物资支援。



然而,在这时候刘邓部队,身后有三个整编师在追击,前几又有敌人堵截,武器装备不足、后勤被敌人切断,人困马乏,这时候的刘邓大军的一下子陷入了绝境,如果想要让自己摆脱局面,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敌人在汝河的防线,因为如果不能尽快突破如何,将会让刘邓大军陷入绝境,为了能顺利渡河,刘帅要求部队搭建浮桥,同时下达了强攻的命令,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只要加大加强进攻,才有可能让我军顺利度过这次危机。

老蒋在得知刘邓大军动向后察觉到棘手,我军在转入战略反攻后,给老蒋造成了巨大麻烦,所以老蒋十分希望能在汝河一线,重创或者全歼刘邓大军,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改变全国战局走向,自己也有可能反败为胜。



由于,这一战的特殊性,刘邓两位首长,决定强渡汝河,并亲自到渡口指挥战斗,刘帅十分豪气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邓公喊出了“不惜一切代价冲过去”的豪气的战斗口号,随后担任先头部队的肖永银亲自指挥部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生生从国军阵地中杀出一条血路。

不久后,老蒋得知了汝河防线被刘邓大军突破的消息,这让老蒋和幕僚们惊讶无比,因为那时候刘邓大军,没有重武器,而且又经过一番战斗,早就是一支疲惫之师,所以包括老蒋在内的国军高层,都有十足把握重创或者击败国军。

然而,事实却完全出乎老蒋的意料,战局之所以会出乎老蒋意料,根本原因在汝河南岸防线中,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的防线被刘邓大军率先突破,这让中原野战军才有机会突破国军汝河防线,老蒋得知情况后,在战斗结束后,痛批了廖运周这位黄埔五期生。



1926年廖运周考入黄埔军校五期,第二年的时候成为了一名党员,随后参加了北伐和南昌起义,在这之后廖运周辗转于各省之间,参与和组织农民运动。

1928年,周总理安排廖运周潜入国民党,随后开启了他二十年的潜伏生涯,刚进入国民党的时候,他主要从事兵运工作,在这期间他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为我党收集了不少情报,而且还发展了不少党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廖运周又积极抗日,在战斗中他积累不少战功,先后担任国军10师656团团长,第330旅旅长、第110师副师长。而他也随着战功的积累,被老蒋注意到,并被任命为110师长。



解放战争爆发后,廖运周所在的110师被划归给85军,110师属于杂牌军,深受国军内部排挤,虽然受到了很大排挤,但是师长廖运周却在国军内部混的十分不错,而且还在110师内部成立了党委,随后廖运周对110师人员及关键岗位进行了不断的变动,最终让110师团成为了一支我党的军队,也为之后淮海战役起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汝河战役前,廖运周已经得知了老蒋企图,然而那时候老蒋打乱军队,让自己没办法把情报送出去,这让廖运周很是心急。

然而,这时候老蒋让廖运周所部人马去阻击刘邓大军,这让廖运周看到了机会,决定在关键时刻,帮刘邓大军一把。



汝河战役开始后,刘邓大军不少优秀战士都战死在敌人的炮火中,这让廖运周很是焦急,于是他直接给部队下令,如果打不过那就跑,正是因为廖运周消极抵抗的命令,让刘邓大军顺利从廖运周阵地打开一条突破口,成功渡过汝河。

虽然,廖运周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帮助刘邓大军顺利渡河,但是他一点也不害怕,之所以不害怕,主要这支部队已经完全被掌控,这让他压根不担心有人会在关键时刻出卖自己。

在这之后,老蒋找到了廖运周,并对他进行了猛烈批评,好在老蒋并没有发现这当中问题,随后让廖运周继续回到部队。



刘邓首长得知了自己从汝河突围,主要是廖运周帮忙,刘邓首查过主动和廖运周取得了联系,随后廖运周表达了希望能回归的愿望。然而,刘邓首长却让他在等等,因为现在这个时候回归不是一个好时机,等时机到了便会有批准让他回归的愿望。

在这之后,廖运周一直在等待机会,一直到淮海战役爆发后,黄维身陷重围时,廖运周率部顺利起义,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中,老蒋得知情况后不禁感叹:“黄埔学生竟有如此多叛徒!



1955年全军第一次大授衔的时候,廖运周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1996年5月11日,廖运周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1996年廖运周逝世,骨灰中竟发现一枚珍藏68年的银元——正是1927年南昌起义时的特殊党费!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