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2年,八路军时期,我军已经与日军交战上百次,我军将领在上百次战斗中摸清楚了敌军战斗方法,所以在敌军发起进攻时,我国军民总能团结一心,奋力抵抗住敌军的袭击。
然而这一年,日军步伐猛烈,进攻规模更是前所未有的大,一系列动作展开后,冀南军区4000多人可以说很难抵挡。
而且这4000多人,也不全是战斗部队,其中还有军区文职人员等。眼看陷入敌军重围,我军战士后来是如何应对的呢?他们有没有突出重围?
骑兵团奋力突围
1942年,抗日战争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在长时间的与日军对抗中,我国军民已经达成一定默契,战斗展开后,无论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可以说都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我国军民可以说是并肩作战,战士们冲锋在前线,那么百姓们就在战斗开始前还有后,观察着敌军情况,只要一有消息便会同我军通风报信。
还有八路军那里的人都有,有些甚至是老红军战士,在一地展开作战任务后,他们势必对当地环境不太了解,这时当地百姓就是他们的向导,生命安全当然也会遭到威胁。
总之无论环境多么的险恶,百姓们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份力量,还有在救助伤员、运送物资等战后工作中,他们亦是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份子。
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军与百姓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而抗日战争年代,战斗频繁,日军的一举一动我军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作战方法当然也早已被我军了然于心。
所以每次战斗开始后,我军会有一定应对策略,但战场形势千变万化,也总会有意外情况发生。
这次为了不让我军察觉到敌军的情况,他们不惜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就早早集结了部队。
然后日军部队毕竟是有精良装备上的优势的,他们利用这一优势,再根据当地交通便利的情况,势必是要在一晚上的时间里完成合围。
这样一来,我军得知的消息要慢上许多,甚至等我军反应过来,他们差不多就要达成目的了。
届时我军岌岌可危,日军自然是要大打出手,给予我军重击。
这时冀南军区4000多人陷入困境中,虽说军区内有战斗力量,可是敌军来势汹汹,我军更装备武器等欠缺,最后无奈之下,只能一路往兀兰屯逃。
好在到了这里,他们终于有底气了。毕竟与骑兵团会合后,战斗力更大了许多,而后就是采取应对措施了。
不过此次作战,敌军的威胁还是不能够小瞧,因为他们在空中的战斗力也运用了起来,我军无疑行动受阻。
但在团长曾玉良看来,他们却需要抓紧时间了。当时局势很明确,这次敌军合围是抱着很大信心的,一旦让他们彻底完成,我军不仅突围的可能性很小,甚至没有都是可能的。
于是曾玉良着手采取措施,制定突围计划,一旁的政委况玉纯也在关键时刻提出自己的建议。
按照此前的作战经验,曾玉良肯定会选择敌军的薄弱之处进行突围,但况玉纯看到的却是敌军此次包围计划的不同。
先不说敌军的包围圈可能不止一层,就是骑兵团也不只只有他们自己,还有机关众多人员,还有一些老百姓们,骑兵团需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也需要给他们争取出突围的时间。
在曾玉良、况玉纯等全局考虑下,决定向南面突围,战斗力相对较弱是肯定的,而这一面我军还有可能找到上级指挥部,这样一来,危险也便迎刃而解。
而当战斗开始后,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敌军火力猛烈,我军却条件有限,好在当时天气状况不好,我军才得以取得一定战果。
随着战斗时间拉长,我军无疑损失惨重,敌军自会抓住这一时机,给我军猛烈一击。
这时况玉纯站了出来:“我党成员集合。”
他要将我党成员靠拢,随后战斗在最前方,为我军打开一条路。
况玉纯在内的所有人丝毫没有畏惧和退缩,他们团结一致,冲锋陷阵,终是完成了这场艰难的突围。
团长曾玉良
革命战争时期,每一场战斗都是艰难的,更是流血流汗的。曾玉良、况玉纯作为这支骑兵团的重要领导人物,他们在部队中发挥巨大作用,在他们的带领下,无疑立下汗马功劳。
曾玉良是129师骑兵团的团长,他生于1914年,但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加入了我党,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最初作为队伍中普通一员,他从最基础的做起,在不间断的斗争中,他立下赫赫战功,并积累众多作战经验。
曾玉良曾在通讯队任职,从班长到队长,他的责任越发重大。后来他还是西路军一员,在多次战斗中,曾取得胜利,但也在艰难的条件下,努力同敌军战斗到最后一刻。
1938年,曾玉良在新疆骑兵团担任连长一职。经历了西路军的悲惨时刻,曾玉良深知我军骑兵的重要性。
于是他从自身出发,努力学习马术知识、技巧等。
为此曾玉良虚心求教,只要是在这方面有经验的士兵,他都非常尊重,甚至拜他们为师,一点一点地钻研起来。
可以说在曾玉良的努力下,对于骑兵方面的工作战斗任务,越来越得心应手,而他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骑兵连长。
最初可能会有欠缺,但在众人的帮助下,曾玉良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技巧,随着能力提升,自然也成为了他人尊重的一员。
抗日战场上,曾玉良发挥重要作用,同敌军交战,一次次的战斗,无疑是给敌军沉重打击。
129师骑兵团在他的带领下,战术水平等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这场战斗中他们的出色表现显而易见,当然他们也是我军战功卓著的一支部队。
只是1943年,一次战斗中,曾玉良终是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而那时他的不过二十九岁,但他的精神和功绩不会被磨灭。
况玉纯将军
而况玉纯将军,要比曾玉良大上一岁,不过也算是同龄人了。
他1930年加入我军我党,红军时期便多展开政治方面的工作。
后来参与我党反“围剿”斗争,还参加了艰苦的长征之路,他同样是我军一老红军战士,在红军时期立下赫赫战功。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继续在八路军部队展开政治工作,作为骑兵团政委,他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
在骑兵团战斗工作中,况玉纯将军足足坚守了六年之久,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化,他坚定的抗战信念始终不会变。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况玉纯无疑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次次给予敌军重击,当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中,他曾担任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还有政治委员等要职,在多场大规模解放战斗中,同样有况玉纯的身影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况玉纯是我军少将。
结语
无论曾玉良,还是况玉纯等我军战士们,他们都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艰苦斗争,坚定革命的信念,他们不惧生死,只为最后的胜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