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红军长征走到半路上,中共在贵州遵义开了个特别重要的会——遵义会议。这次会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搞砸了、红军折腾得七零八落、长征开头那段日子特别艰难的时候开的,就是想好好总结一下教训,看看接下来该咋整。
这会开得太关键了,算是把中共自己解决中国革命和打仗这些大事的路子给趟出来了,还定了新的领导班子。说白了,遵义会议就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个要命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咋开的?
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15号到17号开的,地点在贵州遵义城里一栋两层小楼,具体说是原来国民党一个叫柏辉章的军官的公馆。这次会是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一共20个人参加。
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陈云;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还有红军里的几个大将,像彭德怀、聂荣臻、林彪这些人,外加个德国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和他的翻译伍修权。
那时候红军的处境真是糟透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扛不住国民党围剿,只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刚走没多久,就在湘江战役里吃了大亏,部队损失过半,士气跌到谷底。
开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搞清楚第五次反“围剿”为啥失败了,长征开头那段为啥这么惨,领导方向得调整成啥样。
会议是博古主持的,他是当时中央的总负责人。他先做“正报告”,净说国民党军队多厉害,革命这边多弱,压根不提“三人团”指挥上出的岔子。
博古这报告听着就像在甩锅,说全是外头条件不好,跟领导没啥关系。可这说法没人买账,反而把大家的火气给点起来了。
周恩来接着做“副报告”,他就不一样了,直截了当讲军事上的问题,说“三人团”确实搞砸了,还主动揽责任。周恩来是“三人团”里管军事执行的,他这态度挺实在,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让大家开始认真琢磨指挥上到底哪错了。
张闻天做了个“反报告”,直接开炮,批博古和李德的“机会主义”错误,说李德瞎指挥,独断专行,博古也没能及时拦住。张闻天是个理论家,跟毛泽东、王稼祥早就站一块儿,反对“左”倾路线。他这发言很狠,直戳要害,很多人听了都点头。
毛泽东也发了言,用“冒险主义”“保守主义”“逃跑主义”仨词总结博古和李德的错,讲得头头是道,大家听了直鼓掌。毛泽东打仗经验多,眼光也毒,他把“三人团”的问题分析得清清楚楚,还指了条新路子。他的话有理有据,特别能服人。
王稼祥跟着站出来支持毛泽东,说“三人团”得取消,让毛泽东来指挥红军。王稼祥那时候身上还带着伤,能来开会就不容易了,他这提议一出,大家都觉得靠谱,会议的风向就更明显了。
彭德怀、聂荣臻、刘伯承、朱德这些红军大将也纷纷表态,支持毛泽东。他们都觉得“三人团”指挥不行,毛泽东的主意更对路。
凯丰倒是想帮博古和李德说几句好话,可没人搭理他,他还拿《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嘲讽毛泽东,结果被怼得哑口无言。
会议定了啥,有啥影响?
遵义会议定了四件事:一是毛泽东进政治局常委,二是张闻天写决议,三是常委分工重新排,四是“三人团”散伙。周恩来和朱德还管军事,周恩来做主,毛泽东帮忙。这几条决定把毛泽东扶上了核心位置,也给红军和中国革命铺了新路。
这会对中共历史的影响大了去了。首先,它把“左”倾路线的错给纠过来,毛泽东的路子成了主流。其次,新的领导班子定了,后头打仗做事都有了主心骨。再有,这会让中共开始自己拿主意,不再老听共产国际的瞎指挥,中国革命的路子算是自己趟出来了。
会后,毛泽东开始带兵打仗,效果立竿见影。1935年2月初,中央政治局在川滇黔交界的“鸡鸣三省”村开了个会,张闻天接了博古的位子,毛泽东当上周恩来的军事助手。
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那边,新的“三人团”定了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搭档,周恩来当头,管全军。
毛泽东一上手就秀操作。四渡赤水那仗,红军东跑西窜,在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眼皮底下溜来溜去,硬是摆脱了围堵。5月,红军过了金沙江,把追兵甩了;6月,强渡大渡河,拿下泸定桥。
到了10月,红军到陕北,站稳了脚跟。这些仗打得漂亮,把长征开头那股颓势彻底扭过来,部队士气也起来了。
遵义会议不光是军事上的翻身仗,还标志着中共自己做主的新阶段。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开扩大会议,正式认了遵义会议是路线从错到对的转折,为抗战和解放战争打下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当了国家领导人,一直到1976年去世。周恩来当总理,1956年还成了中央副主席,靠外交和忠诚干了不少大事,也在1976年走了。
1959年张闻天受挫,1976年去世。王稼祥60年代退下来,1974年去世。1946博古年飞机失事没了。1939年李德离开中国,1974年在东德去世。
谁起了决定作用?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大转折,这会能开成,少不了周恩来的关键一手。他在“三人团”里管军事,湘江战役后实权在握,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上就偏向毛泽东。
到了遵义会议,他直接说让毛泽东领红军,这话一出,大家都跟着点头,会议的风向就定了。没周恩来这关键一推,毛泽东上不了那个位子。
周恩来在会上的作用有这么几点:
主动认错:他做“副报告”时,把军事问题摊开讲,说“三人团”没干好,自己也有份儿。这态度让人觉得他实在,也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到正事儿上。
挺毛泽东:通道、黎平会议上,他就觉得毛泽东的灵活打法靠谱,遵义会议上直接说让毛泽东领兵,这等于给毛泽东开了绿灯。
扭转局面:他一表态,会议的风向就变了,大家开始往支持毛泽东那边靠,成了会议的大转折。
稳住大局:周恩来还协调各方意见,让会议没散架,保持了党的团结,为后头干大事留了底子。
周恩来的担当和决断,把红军从死胡同里拉出来,为中国革命赢了未来。后来他靠着聪明才智和拼命干劲,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出了不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