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侦察敌情,是一场战斗不可或缺且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战前的侦查有问题、不到位,则有大概率会直接导致战斗的失败。



然而,在1940年的一场战斗中,我方司令在严重误判了敌情的状况下,仍旧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全歼了日军部队。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将错就错

1940年,冀东军区副司令包森带率领部队到达盘山地区,为我军开辟全新的根据地,以进一步抗日。



包森

前往盘山地区的路上,得到情报的日军对我军进行了层层拦截。

他们以原本就设在我军必经之路上的两道防线为基础,设下埋伏、制造包围圈,企图由此一举捉住包森队伍。

但作为身经百战的军队司令,包森凭借着对环境的准确判断和对敌人的了解,很快就趁着夜色直接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还把敌人骗得团团转。

等日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包森已经顺利与盘山的部队汇合,共同专注于根据地的建设了。

除此之外,八路军还为人民清除匪寇、处处着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眼见着盘山根据地不断发展,敌人自然是气急败坏。加上在包森进军盘山一带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如愿将其拿下一事,有些恼羞成怒的敌人卯足了力气对我军进行侵扰。

而日军这些部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机动性,相对于我军都要更强。因而,他们在县城周围作恶之后,我军总是很难将其抓住。往往我军赶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跑没了影儿。

于是乎,我军司令包森的心中也是由此憋了一口气。他不断派人侦查着周边的敌情,时时关注敌人动向,既是为了防止敌人钻空子、大肆作乱,也是在等待一个可以痛击敌人的机会。



在此期间,他甚至费尽心思地顺利策反了日军所控县城下的一名警防队小队长,获得了不少有用的情报。

而功夫不负有心人,1940年7月28日的凌晨时分,被包森派出去侦查的两名新老侦查员高大章、杨泽,有了重大发现。

他们先是乔装进入了日军所控制的县城,将其里里外外都仔细搜索了一番,但可惜并没有什么可以报告的发现。

年轻一些的高大章同志,原本已经准备直接回部队汇报结果,但侦查老兵杨泽却拉住了他。作为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兵,他的直觉告诉他这里一定有不对劲的地方。



为了侦查得彻底,他带着高大章走上县城附近的小山脉,站在山顶远远眺望着这个小县城,及其周边的景况。这不看不知道,一看果然有大问题。

只见一日军打扮的小部队,正打着旗、骑着马,朝着根据地的方向快速移动。

见此情景,两人赶紧飞奔回了部队,给正在开会的包森与其他干部送去了消息。

会议上的众人先是被急吼吼冲进来的两人吓了一大跳,而后便开始为此忧虑不已。

因为就在几个小时前,我方部队刚刚结束一场战斗,正是疲乏需要休养的时候,此刻再去面对马上就要进犯的敌人,着实是有一些艰难。

但包森包司令却并不这么想。

首先,日军部队出击的特征,往往有人数众多、声势浩大这一点。

而现今所侦察到的是,这只是一支人数在七、八十左右的小部队。其次,他已得到了日本骑兵部队的行动情报。



根据情报,日军的骑兵部队最近根本没有行动,且他们远在两百公里之外。

于是,包司令作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这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日军部队,而不是一支打着日军旗号的伪军罢了。

如果说,我军对上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那么这将是十分吃力的一场战斗。但如果对面只是伪军,我们便有信心一举将其拿下。

一时间,会议室内的众人都有些被包司令这个大胆的猜想给吓到。但仔细思索一番,不少人都觉得包司令所言不无道理。

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我方最终认定这支进犯的军队并非日本本土部队,而只是一队小小的伪军。确定了这一点之后,我军便着手开始准备具体的伏击计划。

包森司令有信心借此机会给予敌人以痛击,在战斗部署上格外谨慎严密。



在敌人前往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名为白草洼的地方。此地地势险峻,周围是高耸绵延的山峰,底部是乱石嶙峋的深谷。

它既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绝佳伏击之所,又是一个可以大力限制骑兵战斗力的地点。

为了给敌人一个狠狠地教训,包司令还细致地将我军将士分成了三队。他带领一队守在百草洼的出口,一队负责封死敌人的退路,还有一队从中间主攻,力求直接将敌人的部队从中切割为两部分,而后配合守在出口和封死退路的两支部队分别将其围歼。

一切准备就绪,包司令带领部下在白草洼静静潜伏了起来。而等敌人一步一步走近之后,包司令心中却警铃大作,觉察出了不对。



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行军的姿态看起来却是训练有素,身上的装备也都十分精良,胯下的高头大马更是健壮有力。

这样的规制和部队素养,怎么看都不像是冒充日本人的伪军。他们此次所要伏击的,恐怕不是伪军,而是日军的精锐部队。

打还是不打?包司令有些纠结。

此时,这支日军小队派出了一名侦察兵。他似乎发觉了哪里不太对,侦查过后与小队头领嘀嘀咕咕了好一会儿。

敌人在白草洼的入口徘徊半晌,最终还是往里走去。此时不打,等敌军走过白草洼、走向根据地,麻烦或许会更大。思及此,包司令一咬牙,鸣枪下令。

“给我打!”



一时间,子弹、手榴弹全部往敌军脸上,直打得他们措手不及。但他们毕竟是日军的精锐部队,先前的慌乱过后,他们便迅速有序地开始组织回击。小股敌人骑着马往山上冲,企图反客为主,挤下八路军占领制高点。

包司令几乎一瞬间就明白了敌人的企图。在1934年的谭家桥战役中,我军就是在伏击敌人的途中,反被敌人抢占了制高点,把主动打成了被动,最终伤亡惨重。

“看准了打!一定不能让他们冲上来!”包司令大声吼道。



面对有备而来的我方将士,敌人反客为主的谋算最终还是没能成功。除了一名装死回去通风报信的日本兵,其他人在我军不懈地围追堵截下,都被尽数清剿消灭。

只是,这毕竟是支高军事素养、强武器装备的队伍,我军还是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代价。

不过,在亲自动手打扫了战场之后,众人都觉得此次的牺牲和付出是大有价值的。因为,他们发现,被他们全歼的这支队伍,是日本关东军有名的武岛骑兵队。



而武岛骑兵队内的每个日本士兵,不仅传承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上阵之时凶猛异常、无惧死亡,并且大都是贵族之子。

他们从小受到的优质教育,使他们在军事素养和个人能力上都十分突出,所组成的骑兵部队更是在军中有着“贵族之花”的称号。

因此,在得知此部队被我军当成伪军全歼了之后,日军大呼不可能。

经此一役,我军可谓是大大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更是在整个抗战历史上留下了十分出彩的一笔。



事实上,包司令身上的传奇远不止此次意外全歼日军的精锐部队。早在1938年的10月份,包森就立下了活捉日本天皇表弟的惊天战绩。

远近闻名的包司令

当时,包森的警卫员王振西不幸被俘。日军本想直接将其处死,但王振西表示,自己可以帮助他们劝降包森。

闻言,日军便没有马上杀他,还让他带路,企图包围包森。若是包森不肯投降,便将其绞杀。但他们没有想到,王振西只是假意投降,很快就找机会把消息递给了包森。

包森很快做了万全的准备,而后与王振西里应外合。在王振西单独带着日军首领赤本等人进来时,包森直接活捉了赤本。

而据他身边的翻译透露,这位赤本背后有着的竟是日本天皇表弟这样的大身份。但包森其实并不在乎赤本到底是谁。在他眼里,只要是侵犯我国的敌人,就都该杀。



于是,没过多久,包森就亲手了结了赤本。但外围的日军并不知道这件事,一度以为赤本只是被包森俘虏。

也因此,日军之后还派出了一万人的部队来营救赤本,甚至表示只要包森放了赤本,他们还可以为八路军提供一些帮助。

但包森根本无心与他们虚与委蛇,而是相当直白地回复道,赤本已经成了他手下的亡魂,日军想要的话,倒是可以来为他收尸。

此言一出,日军可谓对其恨之入骨,针对追杀,可却并未取得多大的成效。至此,包森声名鹊起。

除此之外,包司令过人的坚韧与忠贞,也是他为人称道的重要原因。

1933年的秋天,包森在工作中被特务发现,而后被捕入狱,刑期高达十年。而特务对待我方人员的残酷态度,是众所周知的。对待包森,他们也不例外。



包森在狱中受尽了惨绝人寰的酷刑,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但就算是这样,他也依旧没有停下抗争的脚步,甚至还能组织狱友绝食抗议。

但也因此,他被敌人重刑监禁看管起来,暗无天日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好在,西安事变之后国共合作,为这一事变带去了转机。包森出狱后,被组织安排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政治工作。不久,又重新回到了战场前线。

直至1940年全歼日军精锐部队武岛骑兵队,包森在各军之间乃至敌人当中的声名,都达到了最高点。甚至,当时日本部队中的不少人都拿包森来作为赌咒。表示如果有问题,就让自己“出门遇上包森”。

牺牲与缅怀

世事无常,战场艰险。令人无比遗憾和痛心的是,这样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抗日英雄,终究还是没能撑到最后,亲自迎接战争最后的胜利,亲眼看到如今的太平盛世。

1942年的2月17日,包森所率领的部队 在遵化县内与一队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战斗中,他冒着枪林弹雨爬上山,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敌方的情势。

却没想到,被对面的狙击手悄无声息地锁定,最后一枪射中了他的胸部。但就算是这样,包森也没有第一时间下火线。

他强忍着身体上的剧痛,有条不紊地交代安排着接下来的战斗事宜,没有让我方的军心有半分的动摇。

做完这一切,包森才让警卫员将其背下阵地,处理伤口。

可惜,包森的伤势太过严重,经过紧锣密鼓地一系列抢救,这条英雄的生命还是没能被保住。威名赫赫的包司令,就这样英勇牺牲,时年仅为32岁。



而为了继续稳定军心、恐吓敌人,不自乱阵脚叫敌人钻了空子,包森牺牲的消息被死死封锁了起来。

敌人摸不清包森的情况,打起仗来也确实是畏首畏尾,生怕包森在哪里突然就把自己给伏击了。

而等到包森牺牲的事情被传出去,除了我军将士和人民百姓悲痛不已,日方对此的报道也出人意料地没有偏颇。字里行间不仅没有污蔑讽刺之意,甚至还多有敬重之情。

而到了1992年2月,一位极其特殊的祭拜者来到了盘山烈士陵园。他是白草洼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日本兵——冢月正南。



时至今日,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了。

只见,他在烈士碑前缓缓跪下,郑重不已地进行叩拜。他此次前来,既是对自己当年所犯下的侵华罪行进行忏悔、赎罪;也是想来再度瞻仰一下这个以一当百、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的大将。

为表真心,冢月正南还亲手献上了花圈。而花圈上,则是他亲手书写的挽联:

“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死之人拜谒包森。”

由此,可见包森对上武岛骑兵队的那一战,给他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他身上如虹的气势与坚韧忠义的精神品性,就算是作为侵略者的日军也不得不敬仰佩服。



总结:

包森司令的一生,短暂却熠熠生辉。他把自己的全部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流尽了血汗,只为中华民族更光明坦荡的未来。

而像这样的英雄烈士,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太多太多。中华民族今天的崛起离不开他们的贡献。就让我们,向这样的英雄致敬!

参考资料

天津日报-包森:痛击日寇血洒盘山
文史春秋-“中国的夏伯阳”——抗战名将包森
党史博采-盘山抗战一“诸葛”——记包森烈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