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词骂人是什么体验?

骂人不带脏字、骂得痛快、骂得酣畅淋漓……

虽说,诗人们都是文雅的,但殊不知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佛陀也有怒目之时。

诗人们骂起人来,那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小编分享8首骂人最狠的古诗词,骂人都这么有学问,令人叹为观止。


★蚂蚁撼大树,真是自不量力

调张籍(节选)

唐·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韩愈是中唐文学家,此时,李白杜甫已经仙逝多年,却并未受到普遍的尊重。

有一些诗人还贬损李白杜甫的诗文,韩愈一怒之下写下此诗。

韩愈热情地赞扬李白的才华,说李杜的文章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而轻薄的文人愚昧无知,用陈旧之辞诋毁他们。

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撼动大树,真是不自量力,可笑至极。

不愧为一代宗师,韩愈夸李杜夸得畅快,骂宵小之辈骂得也过瘾。

★酒囊饭袋,不学无术

少年行

唐·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这首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无所成,只会吃喝玩乐的贵族子弟。

穿着华美的衣裳,心安理得,趾高气昂,可是,却连庄稼的事也不清楚,更不知道三皇五帝为何物,真是愚昧无知。

贯休讽刺这些公子们过着极端腐败的寄生生活,锦绣其外,败絮其中,不学无术,还依仗家族的势力招摇过市,盛气凌人,使人感到可恶而又可憎!


★迂腐死板,不如回去种田

嘲鲁儒

唐·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在山东地区,有一些儒生,一生都在穷读经典,却死守章句,不知变通,不懂安邦治国之策。

李白由此写此讥讽他们。

李白说:鲁地的白发老先生们,只知道死守着经书文章,问他经世之治的策略,茫然如堕雾中。什么是适合时代的事都不懂,还是回家去种田吧!

对于迂腐死板的老先生,李白毫不留情,骂得痛快。

★忘恩负义,你不是个人

红楼梦迎春判词

清·曹雪芹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在《红楼梦》里,判词就是人物结局的一种隐讳的总结。

而迎春的判词一开始就揭露了她的悲惨命运。

迎春的夫婿名孙绍祖,是个不学无术、十足的恶人。

他用非人的态度待迎春,可怜迎春一个如花的姑娘,一年就被折磨去世了。

面对这样的恶人,曹雪芹骂道:你就是那山上的豺狼,一朝得志,便猖狂起来。

“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


★吝啬鬼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梧叶儿·嘲贪汉

元·佚名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

但开口昧神灵。

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

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贪婪者,实在该骂。

一粒米用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成几块来花,一言一行无不昧着良心。

对待儿女像燕子衔泥一样的辛勤,对待钱财则如同嗜血的苍蝇,丝毫也不放过。没日没夜地积攒着钱财,到头来还是画饼充饥一场空。

贪婪的人伤天害理,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到头来不是为财害身,就是被儿女牵累,甚至于贻害儿女,绝少有好结果。

作者用“画饼充饥”的典故来概括他们的下场,余味无穷,发人深省。

★渣男负心汉,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霍小玉传(节选)

唐·蒋防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

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慈母在堂,不能供养。

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徵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

我死之后,必为厉鬼,

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这是《唐传奇》中的一个故事,霍小玉本为霍王的女儿,后沦为妓女。与李益相爱后,与他约定恩爱一场后,任凭他婚娶。

可李益中进士后,并未履行诺言,与富家女成婚后,避而不见霍小玉。后来,有一个侠义的黄衫客将李益带到了霍小玉面前。

此时的霍小玉早已重病缠身,见到李益后,痛骂薄幸人,并表示: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一句沉痛而无奈,霍小玉的可怜,李益的薄幸尽在其中,让人对霍小玉的遭遇万分同情,对李益的薄幸痛恨不已。


★贪小便宜的人,蚊子的肉也不放过

醉太平·夺泥燕口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这首元散曲小令细品下来非常有意思。

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头上削铁屑,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

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此曲运用高度夸张手法讽刺贪小利者,前半部分用三个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说明“贪小利者”总能在别人不会注意到的地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后半部分继续挖苦“贪小利者”的丑陋行径:对任何可能捞上一把的事物都不放过。

★十四万人甘当俘虏,不是个男人

述国亡诗

五代·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是五代时蜀国后主孟昶的后妃。

蜀国君主投降,国亡了,花蕊夫人却展现不输男子的气魄,她说:我在深宫之中,哪里知道君王在墙头竖起了白旗。

花蕊夫人耻于国家的不战而亡,在最后两句,她羞愤地骂道:“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

花蕊夫人虽是女子,可与诗中的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痛骂那些不战而降的将士,更突显她的廉耻之心和不输男儿的胆识。

两相对照之下,那十四万男儿,竟还不如一个女子有骨气。


好了,8首骂人不带脏的古诗词,解读就到这完毕了。大家是不是看的酣畅淋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