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书中第32回中写到,湘云又到贾府来玩,还特意给袭人、平儿等人带了戒指过来。袭人说自己已有了,宝姑娘给的。湘云便说以为是林姐姐给的,原来是宝姐姐给的。又说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狠狠赞美了宝钗一番。
完了之后,袭人提出要湘云帮忙做一双鞋。湘云听了,知道是宝玉的鞋了,因笑道:“既这么说,我就替你做了罢。只是一件,你的我才作,别人的我可不能。”
史湘云道:“论理,你的东西也不知烦我做了多少了,今儿我倒不做了的原故,你必定也知道。”袭人道:“倒也不知道。”
史湘云冷笑道:“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
听湘云这话,分明是说黛玉剪了她的扇套子。但事实真的是黛玉剪的吗?
1、袭人故意含糊其辞,混淆视听
听了湘云的话,宝玉忙笑道:“前儿的那事,本不知是你做的。”
袭人也笑道:“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紥的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
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给那个看的。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回来他还叫赶着做去,我才说了是你作的,他后悔的什么似的。”
袭人这话就挺耐人寻味的。她让湘云帮自己做针线活,却不告知宝玉,反而瞒着哄着宝玉说是外面的人做的。如果说了是湘云做的东西,宝玉能不好好珍惜?
袭人的目的何在?答案便在湘云上面说的那句话中了:“你的东西也不知烦我做了多少了”。
袭人动不动就烦湘云做东西,但是却从来不告诉宝玉实话。如果她说了是湘云做的,宝玉见多了估计也能认出是湘云的手笔。但袭人偏偏藏着噎着,不就是为了给自己邀功吗,怕湘云抢了她的风头。
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
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袭人上面那段话说得不清不楚的,让人听了就误以为那个扇套子是黛玉一生气就铰了。湘云听了马上也是这么想的,“他既会剪,就叫他做”。
是不是真的是黛玉剪的,袭人也不说破,就直接给湘云一个默认。若是后面黛玉较真跟她对质,袭人也可以说自己并没有说过此话。
等到湘云赌气的说了那样的话之后,袭人不加解释,反而顺水推舟,说黛玉懒不做针线。说去年一年黛玉只做了一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过针线。
单听袭人这句话,便知她的话就是混说,没半点可信度。
2、黛玉只剪自己做的东西
不否认,黛玉生气时确实剪过东西。
比如第29回,当时因清虚观张道士提亲,宝黛二人不明真相。回来后两人又因“金玉”之说发生了口角。
宝玉生气之下摔了自己的玉,黛玉则又哭又吐的,一时之间大家都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去劝。
半响,袭人才勉强劝宝玉道:
“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该同林姑娘拌嘴。”
林黛玉听了,也不顾病,赶来夺过去,顺手抓起一把剪子来要剪。袭人紫鹃刚要夺,已经剪了几段。
林黛玉哭道:“我也是白效力。他也不希罕,自有别人替他再穿好的去。”袭人忙接了玉道:“何苦来,这是我才多嘴的不是了。”宝玉向林黛玉道:“你只管剪,我横竖不带他,也没什么。”
这里,黛玉确实同宝玉斗气,剪断了宝玉穿玉的穗子。但是要说明的是,这是黛玉自己做的,并非别人的手工。
宝玉生气了也没说黛玉不该剪,只说不带那个玉了,因为别人编的穗子他不带。
还有第18回,当时大观园建成,宝玉被贾政喊去参观园子,当然实则是试他的能力。
宝玉没有让贾政失望,园中的匾额和对联都题得很好,贾政在一帮清客面前赢足了面子,所以贾政这回没有为难宝玉,痛快的让他回去了。
书中写到:
话说宝玉来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宝玉笑道:“每人一吊钱。”众人道:“谁没见那一吊钱!把这荷包赏了罢。”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宝玉回去后,袭人发现他身边的佩物一件无存,因笑道:“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
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
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哪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
没错,这次因误会生气,黛玉又把自己做的香袋儿剪了。但是,她剪归剪,可她剪的从来都是自己做的东西——从未说剪过别人的东西!
因为她生气宝玉不珍惜她的东西,但是她从来没有不准宝玉带其他人的东西,所以她不会拿别人的手工品出气。她只是既气宝玉,又伤心自己,因此拿自己的东西出气。
当然宝玉事实是有好好珍藏着她送的东西的,这个是黛玉一时误会了。
3、事实证明袭人纯属胡说
不过从宝玉的话中,我们倒是可以知道,黛玉并不是不拿针线。
宝玉随身带的荷包是她做的,还有那个剪了的香袋。说是前日宝玉让她做的,虽未完工但却十分精巧,短短时间已有这成果,可知黛玉的针线了得。
若黛玉真是一年到头不拿针线,能有如此好的手艺吗?
所以黛玉并不懒,相反她的针线活比谁都好,做针线时非常用心,“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
至于袭人说黛玉今年半年没拿果针线,更是胡说。
我们可以简单的来梳理一下时间线。
第18回,元春省亲,时间是元宵,正月十五。第22回,宝钗生日,正月二十一。
第28、29、32回,发生元春赐礼,清虚观打醮,金钏跳井水一系列之事。这些事件的时间为端午前后。而袭人在湘云面前造谣说黛玉不做针线,也是第32回。
但是在这之前,也就是第28回的时候,端午前,黛玉还在贾母屋里裁剪做衣服。
当时宝玉和王夫人说起林妹妹吃药的事,还说起了薛蟠配药的药方之事,王夫人不信,问宝钗。宝钗却不愿意帮宝玉圆谎,宝玉担心黛玉有想法,心中有点忐忑。
他留在王夫人处吃饭时,宝钗还故意几次三番的说,林妹妹心情不好让他吃了快回去看林妹妹。而当宝玉吃过饭到贾母这边时,却没见到黛玉,因问:“林妹妹在哪里?”贾母道:“里头屋里呢。”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玉走进来笑道:“哦,这是作什么呢?才吃了饭,这么空着头,一会子又头疼了。”黛玉并不理,只管裁他的。
有一个丫头说道:“那块绸子角儿还不好呢,再熨他一熨。”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宝玉听了,只是纳闷。
只见宝钗探春等也来了,和贾母说了一回话。宝钗也进来问:“林妹妹作什么呢?”因见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
且不说宝黛钗三人之间的心事暗流涌动,这里我们只看黛玉的事情。
很明显,黛玉现在就是在裁剪做衣服,还用的是丝绸来做的。她在贾母屋里裁剪,丫头们又是打粉线,又是熨布料的,贾母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惊讶。
可知贾母对黛玉做的这些事情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这也说明了黛玉日常经常会做这些裁剪的活,所以对这些事情都很熟悉,一边和宝玉说话,一边也不影响安排丫头干活。
现在我们再来看袭人说的这句话:
“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这不明显是胡说吗?宝玉让林妹妹做香袋,林妹妹隔天就做。如今在贾母这边裁衣服,虽没说是谁要求做的,但贾母可有不让她做?
什么老太太怕她劳碌不让做,什么一年只做了个香袋儿,什么半年没拿针线,都是一派胡言!
袭人说的这些话,没有一句是真话。她如此信口开河,凭空捏造,说黛玉剪了湘云的扇套子,又如何当得了真?
事实是,黛玉虽会剪东西,但只剪自己做的。这也是她的教养和礼数决定的。拿别人的东西撒气,那是没教养之人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