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在很久以前的幽州,各地战乱不止,致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有不少妖孽趁机作乱,祸害苍生……
一年夏,和尚慧远站在幽州城外的山岗上,望着远处干裂的土地,眉头紧锁。时值盛夏,本该是草木葱茏的季节,可眼前的景象却如同寒冬般萧瑟。枯黄的野草在热风中摇曳,远处的官道上扬起阵阵黄沙,遮天蔽日。
他抬起手,感受着空气中异常的燥热。这热浪中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腥气,让他心中警铃大作。四十年的修行,让他对妖气格外敏感。这幽州城,怕是有大妖作祟。
"师父,您看那边!"身后的小沙弥明空指着远处惊呼。慧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官道旁的枯树上,密密麻麻地挂着无数乌鸦。那些乌鸦通体漆黑,眼睛却泛着诡异的红光,正齐刷刷地盯着他们。
慧远心中一凛,这些原本良善的乌鸦,身上竟然都缠绕着淡淡的黑气,显然已经被妖气侵染。他默念一声佛号,从袖中取出一串佛珠,轻轻拨动。佛珠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那些乌鸦顿时惊飞而起,在空中盘旋不去。
"走吧,进城看看。"慧远整了整袈裟,迈步向城门走去。
城门口站着两个无精打采的守城士兵,他们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显然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看到慧远走近,其中一个士兵勉强打起精神:"大师从何处来?"
"贫僧自五台山而来。"慧远合十行礼,"敢问施主,这幽州城为何如此荒凉?"
士兵叹了口气:"大师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已经三年没有下过一滴雨了。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更可怕的是,每到夜里,城里就会传来凄厉的哭声,已经有好几个人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慧远点点头,正要再问,忽然听到城内传来一阵骚动。他快步走进城门,只见街道上围着一群人,中间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让我死!让我死!"一个苍老的声音嘶吼着,"我受不了了!"
慧远挤进人群,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疯狂地抓挠着自己的脸,他的指甲已经深深陷入皮肉,鲜血顺着脸颊流下。更可怕的是,老人的眼睛已经完全变成了黑色,没有一丝眼白。
"阿弥陀佛。"慧远快步上前,一把抓住老人的手腕。触手的皮肤滚烫得吓人,仿佛被火烧过一般。老人挣扎着想要挣脱,但慧远的手如同铁钳一般纹丝不动。
"施主莫怕。"慧远轻声说道,另一只手按在老人额头上。他默念《金刚经》,掌心泛起淡淡的金光。老人剧烈颤抖起来,黑色的眼睛中闪过一丝清明。
"大师...救救我..."老人虚弱地说道,"每天晚上...都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在我耳边哭...我受不了了..."
慧远眉头紧皱,这症状他再熟悉不过。这是被妖气侵体,若不及时救治,不出三日就会化为行尸走肉。他取出一枚金针,刺入老人眉心。老人浑身一震,随即瘫软在地。
"明空,取些清水来。"慧远吩咐道。小沙弥连忙解下腰间的水囊。慧远将水倒在掌心,轻轻拍在老人脸上。说来也怪,那水珠落在老人脸上,竟然发出"滋滋"的声响,冒出一缕黑烟。
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呼。慧远却顾不上解释,他扶起老人,问道:"施主,你最近可曾去过什么特别的地方?"
老人虚弱地摇摇头:"老朽...老朽只是个卖豆腐的...每日除了去城西的井边打水...哪里都没去过..."
"城西的井?"慧远心中一动,"可否带贫僧去看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老人的指引下,慧远来到城西的一口古井旁。这口井已经干涸多年,井台上长满了青苔。但慧远却敏锐地察觉到,井中正源源不断地涌出阴冷的妖气。
"明空,取我的禅杖来。"慧远沉声说道。小沙弥连忙将一柄通体乌黑的禅杖递给他。这禅杖看似普通,却是用雷击木制成,对妖邪之物有极强的克制作用。
慧远将禅杖插入井中,口中默念咒语。禅杖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发出"嗡嗡"的声响。井底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一股黑气冲天而起。
"果然如此。"慧远冷笑一声,"这井中藏着一只旱魃。"
旱魃乃是上古凶兽,所到之处赤地千里。但这只旱魃似乎有些不同,它的妖气中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怨气,显然另有隐情。
慧远正要进一步探查,忽然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回头一看,只见一队官兵匆匆赶来,为首的是一个身着官服的中年人。
"大师且慢!"那官员气喘吁吁地说道,"在下是本城太守,还请大师手下留情!"
慧远眉头一挑:"太守大人这是何意?"
太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压低声音说道:"大师有所不知,这井中...这井中困着的,是我相知的魂魄啊!"
慧远闻言,手中禅杖微微一顿。他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太守,只见对方虽然衣着华贵,但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愁云。
"阿弥陀佛。"慧远收起禅杖,"还请太守大人明示。"
太守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大师若不嫌弃,还请移步寒舍一叙。"
慧远点点头,跟随太守来到府邸。太守府虽然气派,却处处透着萧索之意。庭院中的花草早已枯萎,廊下的灯笼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来到正厅,太守屏退左右,亲自为慧远斟茶。他的手微微发抖,茶水溅出几滴在案几上。
"大师可知,二十年前,幽州城也曾遭遇大旱?"太守缓缓开口。
慧远摇头:"贫僧云游四方,对此并不知晓。"
太守长叹一声:"那时我还只是个穷书生,与青梅竹马的小筝相恋。可是她的父亲,正是当时的太守,却要将她许配给京城权贵之子。"
慧远注意到,说到"小筝"这个名字时,太守的声音明显颤抖起来。
"小筝性子刚烈,宁死不从。就在成亲前夜..."太守说到这里,已经泪流满面,"她穿着一身红衣,投井自尽了。"
慧远心中一震,想起老人所说的"穿红衣服的女人"。
"自那以后,这口井就干涸了。更可怕的是,每到夜里,井中就会传来小筝的哭声。"太守擦了擦眼泪,"我发奋读书,终于考取功名,回到幽州做了太守。可是无论我如何做法事超度,小筝的怨气始终不散。"
慧远沉吟片刻,问道:"那为何会变成旱魃?"
太守神色黯然:"三年前,有个游方道士说可以帮小筝转世投胎。我信了他的话,让他做法。谁知那道士竟是个妖人,他用邪术将小筝的魂魄炼成了旱魃!"
慧远恍然大悟:"难怪这旱魃的妖气中带着怨气。那道士现在何处?"
"早就不知所踪了。"太守苦笑,"我这才明白,小筝的怨气不散,是因为她恨我当年没有勇气带她私奔。如今她化作旱魃,是要让整个幽州城为她陪葬啊!"
慧远站起身,在厅中踱步。他忽然停下,问道:"太守大人可还记得小筝的生辰八字?"
太守连忙报上。慧远掐指一算,眉头紧锁:"不好!今夜子时,正是小筝怨气最盛之时。若不及早化解,恐怕整个幽州城都要遭殃。"
"求大师救救小筝,救救幽州百姓!"太守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慧远扶起太守:"贫僧自当尽力。不过要化解这场劫难,还需太守大人相助。"
"大师尽管吩咐!"
"第一,立即召集全城百姓,在城西设坛。第二,准备三牲祭品,但要切记,不可见血。第三..."慧远顿了顿,"准备一套小筝的嫁衣。"
太守虽然不解,但还是立即吩咐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夜幕降临,城西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了一座高台。慧远身着袈裟,手持禅杖,站在高台之上。台下聚集了全城百姓,他们虽然面黄肌瘦,但眼中都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子时将至,慧远让太守穿上小筝的嫁衣,站在高台中央。太守虽然尴尬,但为了化解小筝的怨气,也只能照做。
"小筝!"慧远突然大喝一声,"你可知这是谁?"
井中突然涌出滔天黑气,一个红衣女子的身影若隐若现。她看到穿着嫁衣的太守,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
"当年你为情所困,投井自尽。可曾想过,你的爱人也在承受着同样的痛苦?"慧远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他为了你发愤图强,回到幽州做太守,就是为了守护你们曾经的家园。可你却要毁掉这一切,这是你想要的吗?"
红衣女子的身影剧烈颤抖起来,良久,黑气渐渐消散,露出一张清秀的面容。
"阿...阿诚?"她颤抖着伸出手。
太守早已泪流满面:"筝儿,是我对不起你..."
慧远见状,立即取出佛珠,念诵《往生咒》。佛珠发出耀眼的金光,将小筝笼罩其中。
"放下执念,往生极乐吧。"慧远轻声说道,"来世若有缘,自会重逢。"
小筝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她最后看了一眼太守,露出释然的微笑:"阿诚,保重..."
金光散去,天空中突然响起一声惊雷。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下雨了!下雨了!"百姓们欢呼雀跃,在雨中载歌载舞。太守跪倒在地,泣不成声。慧远收起佛珠,长舒一口气。
这场持续了三年的旱灾,终于结束了。
三年后,又是一个盛夏。
幽州城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孩童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城西的那口古井已经被填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小小的佛堂。
慧远站在佛堂前,望着香火缭绕的殿堂,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三年间,他一直在幽州城讲经说法,度化众生。太守也辞去了官职,在佛堂中带发修行,日日诵经为小筝祈福。
"师父!"明空匆匆跑来,"城外来了一对夫妇,说是要求见您。"
慧远点点头,跟着明空来到城门口。只见一对年轻夫妇站在那儿,女子怀中还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那女子生得眉目如画,与小筝有七分相似。她见到慧远,连忙上前行礼:"大师,我们特意来此地,听闻您佛法高深,特来求您为小女求名赐福。"
慧远看向她怀中的婴儿,只见那孩子生得粉雕玉琢,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更奇特的是,孩子的眉心有一颗朱砂痣,与小筝生前一模一样。
"阿弥陀佛。"慧远会心一笑,"这孩子与佛有缘,如若不嫌弃,你们夫妇两人便在佛堂住下,本堂有缘人自当亲自教导此女。至于称谓,不如就叫他'缘筝'如何?"
夫妇闻言,大喜过望道:"多谢大师!"
这时,太守匆匆赶来。他看到那孩子,顿时愣住了。那眉心的朱砂痣,那灵动的眼神,分明就是小筝转世!
"这...这..."太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慧远拍拍他的肩膀:"因果轮回,自有定数。你与小筝的缘分未尽,这一世,就好好守护她吧。"
太守泪流满面,连连点头。他小心翼翼地接过孩子,仿佛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这对年轻夫妇虽然不解,但看到这位曾经的太守如此疼爱自己的孩子,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慧远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转身对明空说道:"是时候了。"
"师父要去哪里?"明空问道。
"天下苍生,皆需度化。"慧远望向远方,"我们该启程了。"
明空连忙收拾行装。临行前,慧远将一串佛珠交给太守:"这串佛珠与小筝有缘,就留给缘筝吧。待她长大成人,自会明白其中因果。"
太守郑重接过,深深鞠躬:"多谢大师成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慧远摆摆手,带着明空踏上新的旅程。夕阳下,一老一少两个身影渐行渐远,只留下悠扬的梵音在天地间回荡。
佛堂前,太守抱着缘筝,轻声说道:"小筝,这一世,我一定会好好守护你。"
怀中的婴儿似乎听懂了,咯咯笑了起来。那笑声清脆悦耳,仿佛天籁之音,回荡在幽州城的上空。
从此,幽州城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而那串佛珠,也成了缘筝最珍贵的宝物,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