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源远流长,拥有着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历经千年岁月的打磨,不仅没有黯淡,反而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般愈发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

如今对联早就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种生活场景里,都能看到对联的身影。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男婚女嫁之时,门前床头张贴的喜联,字里行间洋溢着甜蜜与幸福……

对联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生活血脉之中,也深受国人喜爱,今天咱们就来讲讲孔大爷和对联的故事。



孔大爷今年73岁,是一位退休语文教师,更是个不折不扣的对联狂热迷,小时候每当过年,他总会在一旁盯着长辈写春联,念春联,贴春联。

长大后更是痴迷于研究对联,家中收藏了大量与对联相关的书籍。他帆布包里经常会揣着《笠翁对韵》和纸笔,只要有灵感就会记录下来。

退休后他还联合社区的对联好友组织楹联相关活动,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这一天,阳光明媚,社区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因为最新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十几个白发老者围坐在青石圆桌旁,面前摆着文房四宝,后面的挂着的红绸布上写着今天的主题:"江山如画·妙对生辉"。精神矍铄的孔大爷早早地来到现场,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对联的趣事。

活动进行到高潮部分,主持人邀请孔大爷为大家出一个上联,让现场的居民们一展身手。

孔大爷站起身来瞥见窗外的东山公园,顿时来了灵感,他清了清嗓子,布满皱纹的眼角泛起笑意:“有了!我这上联是‘山东人东山观日’。”



"孔老这上联暗藏玄机啊!着实精妙。"

围观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有人轻敲桌面默念推敲,有人摸着下巴反复咂嘴。

“山东” 是一个省份名称,为固定地名,而 “东山” 是山东倒念,同时 “山东人” 在 “东山” 上 “观日”,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有地点、人物,又有动作和场景,想要对出合适类似的美好意境,难度着实不小。

就在大家思考之际,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站了出来,他笑着说我来试试,便道:海南郎南海听海。

这位老者是孔大爷的一位海南老友,下联一出,众人便说“妙啊!‘海南’对‘山东’,‘南海’对‘东山’,海南郎’在‘南海’边‘听海’,与上联‘山东人东山观日’的结构和意境都十分契合,从北到南,描绘出不同地域的美好景致,好下联!”现场掌声不断。

又有一位中年男子站了出来,他操着一口江西口音说道:“我对‘江西客西江赏月’。”



这位男子来自江西,在本地工作,众人一听又纷纷叫好:“这个下联也不错!‘江西’与‘山东’是标准的地名对;‘江西客’在‘西江’畔‘赏月’,与上联相比,一个是观日之朝气,一个是赏明月之清幽,画面感十足,且在词性、结构、意境上都做到了完美对仗,厉害!”

现场的气氛愈发热烈,这时一位来自湖北的年轻小伙子站了出来,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有些紧张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我也有下联,‘湖北汉北湖游湖’。”

众人听后纷纷点评:“这个下联也精彩,地名对仗无误,方位词搭配巧妙,‘湖北汉’在‘北湖’边‘赏湖’,描绘出湖北独特的水乡风光,与上联的山东景致相映成趣,非常好!”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这场对联活动圆满结束。对联文化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民间爱好者们的热情参与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四海联友联四海,八方对韵对八方。

夕阳西下,茶香渐淡时,孔大爷把今日的精彩对句抄录在洒金宣纸上,墨迹未干的宣纸随风轻扬。窗外枫叶飘落,轻轻覆在上面,仿佛给这个故事盖上朱红印章。

屏幕前的你,看了孔大爷和好友们如此有趣的对联故事,如果让您来对孔大爷的上联 “山东人东山观日”,您能给出更精彩的下联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