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关品方
互联网快速传递信息发展到今天,最受欢迎的是短视频。好处是信息共享十分快速,但由于搜寻器和人工智能的高度发达,不少信息容易以讹传讹,水平参差,抱团取暖,音效放大,思维上党同伐异,有平庸化和通俗化的倾向,标题党更有夸张甚至不堪入目,需要学者专家们努力打扫提升,才能够真正发挥互联网通信发达可以提高民众文化素质的作用,任务十分艰巨。
别的不说,单举一例。笔者留意到有关林徽因的一些事迹,网上报道大多是围绕着她和梁思成、金岳霖、胡适与徐志摩之间的一些情感纠葛,其实大谬不然。林氏家族满门忠烈,林徽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奇女子。作为梁思成的妻子、梁启超的儿媳妇,她的一生是充实的、成就是卓越的。可惜她生不逢时,在抗战期间颠沛流离,饱受生活煎熬,染上肺病后没能够获得及时医治,英年早逝,只活了51岁,令人扼腕。
笔者认为,她值得被尊称为林徽因先生,她的历史地位应该被充分肯定。笔者多年来参考有关梁启超家族的历史报道,就本人对林徽因的了解,今天拉杂而谈有关她的人与事。
梁思成和林徽因学成归国之后,一度在东北工作,后来回到北平清华大学。他们一家人搬到北总布胡同的四合院。由于夫妇两人的人格与学识魅力,很快梁家便围聚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文化精英,包括徐志摩,金岳霖,胡适,沈从文,朱光潜,张奚若,李济等。逐渐变成恒常,星期六下午茶。在每次聚会中,林徽因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回忆她的亲历感受时,认为每个老朋友都记得林徽因是怎样滔滔不绝地垄断了整个谈话。她的健谈人所共知,然而使人叹服的是,她同样擅长写作。她的谈话和著作都充满了创造性。话题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疏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她几乎无所不包。作为女主人,她总是聚会的中心人物。当她放言高论的时候,爱慕者总是为她从天马行空般的灵感中迸发出来的精辟警语而倾倒。梁家是上世纪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当时被称为“太太的客厅”。
林徽因和谢婉莹(冰心)在美国东北部念书时,由于校园相当接近,两人又是同乡,她们和各自的恋人梁思成和吴文藻,4人经常出游。1925年,他们曾到过美国绮色佳风景区野餐,留下令人缅怀的青春倩影。冰心和林徽因原是好朋友,后来出现一些误会。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冰心自愧不如,因而产生妒忌。当年卢隐、冰心和林徽因并称福州三大才女。李健吾曾经这样描述林徽因,认为她绝顶聪明,有一副赤热的心肠,心直口快又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这个说法真好。林徽因和冰心之间有嫌隙,是因为1933年10月冰心写了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对林徽因进行映射和讽刺。因为冰心不满徐志摩、金岳霖和胡适都对林徽因钟情倾慕。冰心这篇文章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进行连载。林徽因刚好要到山西调查庙宇,因此特为买了一坛山西陈醋,回北平后立即叫人送给冰心享用,讽刺她吃醋。冰心因此更是怀恨在心。当然,冰心也不是不懂得欣赏林徽因。她曾经称赞过林徽因很美丽、很有才气。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林徽因的幼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中,回忆抗日期间的父母亲,爱读杜甫和陆游后期的诗词,认为并不偶然。林徽因和梁思成都表现出中国读书人的传统气节。1946年抗战已经胜利,有一次梁从诫和母亲谈起1944年日军攻占贵州独匀、直逼重庆的危局。梁从诫问他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林徽因若有所思地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吧,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梁从诫急了,又问母亲,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你们就不管我了?病中的林徽因深情地握着儿子的手,仿佛道歉似的小声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听到这个回答,梁从诫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他写道,这不仅是因为感到自己受了委屈,更多地是他从母亲以最平淡的口吻表现出来的凛然之气,受到震动。梁从诫说,这是他第一次忽然觉得林徽因好像不再是自己的母亲,而变成了一个矢志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
梁思成评价自己的妻子时这样写道: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他能够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测量平面,爬梁上柱,做精确的分析比较。她又能够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林徽因和费慰梅是至交好友,经常有书信来往。1936年5月,林徽因从北平写信给回到美国的费慰梅,信中谈到有关她在做家务和做学问之间的矛盾。她认为自己一向搞不好家务,因为心总有一半在旁处,并且一直在诅咒手上干着的工作。然而她又很喜欢干家务,有时还干得格外出息。每当她认真地做学问时,又会意识到在怠慢了家务。但她一点也不感到不安,还挺快活的,觉得自己很明智,是在做着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只有当孩子们生了病或减轻了体重时,她才难过起来,有时午夜扪心自问,又觉得对孩子们不公道。笔者认为,这是为妻为母的绵绵女心,是一个真实的的林徽因。
林徽因家族“满门忠烈”,是因为家族中多位成员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甚至不惜牺牲性命。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思想先进,注重教育,推崇新学,志在图强救国。他耗尽心血和积蓄,将子侄送往日本留学,期望他们学成报国。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民国初期的名人。他参与草拟《临时约法》,曾任驻英大使等重要职位。1925年因反对军阀张作霖,不幸被杀。林徽因的两位叔叔林尹民和林觉民,同为革命烈士。他们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牺牲,葬于黄花岗。林徽因的幼弟林恒,抗日战争期间参军,成为空军飞行员。1941年林恒25岁,在成都空战中击落一架敌机后壮烈牺牲。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家,为祖国建筑事业奉献终生。她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夫婿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他的成就耳熟能详,笔者早前已为文介绍过,不再重复。
林徽因家族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无私奉献、以身殉国,令人敬佩。林徽因的一生绚丽多彩,不可以因为徐志摩、胡适和金岳霖对她的思慕而影响了后人对她的家国情怀和学术成就的肯定和敬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早年受到徐志摩的熏陶和影响,林徽因是一个出色的诗人。她亲爱的三弟林恒投笔从戎而战死蓝天,1944年她有悼亡诗《哭三弟恒》,节录如下: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你走得太早,太早了。弟弟,难为你的勇敢,你已做到你所能做的,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
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你相信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这首诗,笔者今天读来仍感震撼,黯然销魂。今天中国六代超音速雷霆战机已经研发出来。林行的牺牲值得,因为他的名字历史将会铭记。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出逃,谭嗣同不走;去留肝胆两昆仑。2025年4月1日,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逝世70周年。谨以此文,遥祭林氏家族的满门忠烈。林恒英侠,祖国今天,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