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

体型细小

却长有宽大的翅膀

它们逐光飞行

快速平稳地在植株间穿梭

在山东大学

也有这样一只“小菜蛾”

从山东大学出发,飞往群山

掠过天山雪线

抵达祖国的西北边陲

在新疆伊犁伊宁

飞行翱翔,扇动羽翼

振落知识的花粉

掀起改变命运的蝴蝶效应

这只“小菜蛾”

是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

徐少磊

他于2023年10月

加入山东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

并于2024年8月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第三中学支教

他以“小菜蛾”为名建立抖音账号

用镜头记录支教生活与新疆见闻

在公共网络平台引起众多关注

影响更多人了解新疆,参与支教


今天,让我们跟着徐少磊的镜头

追随这只“小菜蛾”

去往天山,听群山回响


“试一试吧,或许能行呢!”

“你能教化学吗?”

初到伊宁的徐少磊

迎来了教学生涯的第一个挑战

本科期间

他就读于新闻传播学专业

化学于他而言

可以说是已然陌生的事物

但由于所在支教地紧缺理科老师

他还是担起了这个重任

成为两个班级的化学老师

时隔四年

徐少磊重新拾起

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

将自身高中学习经验

与新疆高考改革实际情况相结合

向学生倾囊相授


▲新教师“亮相课”

作为新教师

徐少磊干劲十足

但在看到摸底测试的成绩时

他只能望着成绩单苦笑

“像被天山雪水从头浇透”

此外

课堂管理经验不足

学生存在胆怯心理

面对新知识显得十分局促

上课不敢回答问题

种种困难袭来

向这位刚登上讲台的新老师

接二连三地发起挑战


但学生们眼中的微光

让他无法放弃

“试一试吧,或许能行呢”

面对眼前的难关

徐少磊将自己的学习经验

以诙谐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

传授给学生

“正极连接的是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怎么记?”

“你就记住‘正氧阳’,谐音‘喜羊羊’”

在他的课堂上

勒夏特列原理被编成段子方便记忆

“叛逆的电子”主导了化学反应方向

他还在学生作业本上

逐个留下比答案还长的红色批注


“我上高中时

老师便是这样教的

掰碎了、揉细了

学生才能更好消化”

在徐少磊寓教于乐的引导下

晦涩的知识不再冰冷

学生们如沐春风

逐渐爱上学习

主动汲取知识的养分


▲徐少磊为小学生演示实验

课堂之外

徐少磊经常思考的问题是——

“我还能够做点什么”

当伊宁县团委为青少年研学活动

招募科普志愿者时

这个疑问瞬间有了答案

徐少磊毫不犹豫地报名

和团队成员们一头扎进准备工作中

决心为孩子们打造一场

前所未有的“科学震撼”

活动当天

“摩擦起电”“光通信”“旋转气球圈”

一系列趣味科学实验纷至沓来

平时鲜有机会动手做实验的

乡镇、村级小学的孩子们

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科学的魅力

来自大山之外的科学光芒

经由“小菜蛾”传递

悄悄照亮了他们的童年

点亮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虽然短短的一节课,不能教授多少知识,但我希望通过这些新奇的方式,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一颗向往科学的梦想种子。将来,这些种子能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为一株株盛开在天山的雪莲花。


群山的第一次回响

当我站在伊宁的土地上——向东、向西、向南、向北看到的都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我才惊觉,原来“走出大山”并非虚指,而是切切实实地要从这四面群山拢起的河谷中飞出去。坦诚地讲,这并非易事。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徐少磊更关心的是

“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是否充盈”

学生们正值十六七岁

他希望自己

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更能帮助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期

树立正确“三观”


一节课上

徐少磊让学生写下

自己的理想或者未来的职业

“学医、当兵、当老师……”

他欣喜于不少学生有自己的理想目标

但也注意到有些学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

迷茫于自己的未来

课后

徐少磊根据学生们的答案

将自己的经验、教训、建议和鼓励

悉数诉诸笔端

给予每一位同学专属的回复


▲徐少磊给学生的回复

“爱和榜样是教育的根基”

只有相同经历下的切身感受

才最有说服力

这是徐少磊和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新疆队所有队员的共同信念

为了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梦想星空

研支团的成员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策划“山岩讲师团”宣讲活动

邀请与当地学生成长经历相似

在相关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

山大学子、校友

以及伊宁县优秀青年代表等

进校园开展系列宣讲活动


其中

来自大西北的农村孩子——

吐地·孜牙普

深深打动了孩子们

他克服种种困难考上山东大学

并在2019年毅然选择参军入伍

听完吐地大哥的故事

孩子们怀着好奇和希望

向徐少磊发问:

“怎么样才能当兵呢?”

答案并不轻松

在偏远的南疆地区

海拔达5600米之高

长年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

这其中的挑战与艰辛

远比他们想象的更艰难

然而孩子们并未心生退却

“我想当兵!”

“我想成为西部志愿者!”

那一刻,徐少磊听到了

群山的第一声回响


日常闲暇时刻

徐少磊常会与学生分享

他的高中生活、大学见闻

播放母校的宣传片

为他们讲述大山之外的故事

让孩子们了解到广阔世界

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斗志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努力奋斗

支教两周后

羞于当面表达的学生们

选择在抖音私信徐少磊

倾诉对他的喜爱——

“老师,你是我们有史以来

最好的一位实习老师”


▲学生为徐少磊画的生日祝福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

这位年轻的支教老师

与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正用教育的光

照亮群山的褶皱

让每个渴望飞翔的灵魂

都能在知识与理想的天空

留下振翅的回响

让大山看见山大

让社会了解乡村

“对我来说,支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包含着让大山看见山大,让社会了解乡村的使命任务。”支教团遴选面试之际,徐少磊许下了这样的诺言。

支教期间

出身于山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徐少磊

利用专业所学知识

抓住新媒体传播优势

打造个人抖音账号“小菜蛾”

以镜头传递温度

借一则则视频分享

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切热爱

和对支教生活的深刻感悟

“我希望通过这些影像

让更多的人看到新疆的美

了解我们的支教生活。”

徐少磊说


“支教日记”

记录了他在新疆支教过程中

无数个美好瞬间

打雪仗,做实验,谈心……

和学生们学习打闹的点点滴滴

构成他支教生活里最难忘的回忆

“新疆游记”

展现了年轻人视角下

新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壮丽的雪山,辽阔的草原

热闹的集市,淳朴的民风

都是他视频中的主角

一年的支教时光

徐少磊发布了100多条原创视频

总播放量突破2430万次

收获58.2万点赞

“小菜蛾”一次次挥动翅膀

不仅引起了群山回响

还驱散了重重山雾

让人们得以望见

隐藏于群山中的美丽

召集更多“小菜蛾”

加入这场播撒知识与爱的飞翔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用知识播种理想

以影像传递温度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在群山相依的新疆伊犁

逐光的小菜蛾成为了光

振翅飞翔

在群山环绕的河谷

不绝回响……

声明

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