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赵天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复旦大学光华楼前的大草坪上人头攒动。一个个蓝色棚子下,每个摊位上摆放着设计独特的海报,展示着“强国之路”思政大课2023级本科生践行课题的作业成果。694个课题被分为科技创新与国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10个大类。每名复旦学子手中有18张三个类别的贴纸,由学生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课题”“最想进行交叉碰撞的课题”与“最能触发灵感的课题”三大类120个课题。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渔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传承策略研究:以舟山贝雕与螺钿镶嵌工艺为例》课题摊位前比较火爆,几位课题成员被提问的同学围了起来。“这个课题是我们自主立项的。”2024级化学专业学生余中天介绍,这项非遗的商业化策略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验证。舟山贝雕与螺钿镶嵌工艺通过新生力量的工作室建设与宣传、文创产品设计和制作体验等形式得到了推广,有了更大的知名度。”
(刚刚获得RoboMaster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上海站)步兵对抗赛冠军的星云EGA战队现场演示了三款同学们“手搓”完成的机甲——“天璇”号、“天枢”号等,引得大家纷纷驻足围观。复旦大学团委供图)
据悉,在上学期“践”的基础上,本学期复旦大学思政大课进入“悟”的阶段。
(活动现场蓝色摊位摆成了FD120造型。复旦大学团委供图)
活动期间,694个已开展的践行课题,根据性质、主题进行分组,完成交叉讨论、墙报展示交流、深化思考、感悟总结等环节。2023级国际政治专业的安哈尔·艾尼完尔的课题题目是《地缘政治冲突对中欧运输通道的影响——基于义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思考》,他和同学们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和线下研讨,得出了比较海运和铁路运输效益的成本核算模型,“进一步细化后,我相信模型能对运输业有很好的作用”。
(同学们手拿贴纸投票。复旦大学团委供图)
突出交叉,也是“悟”的环节的关键,是各个课题组从小组实践向独立研究跨越的关键一步。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波带领的团队,主要研究《给中学生讲哲学——中学哲学教育实践》这种服务类课题。8人团队中除两位同学来自哲学学院,其他成员分别来自物理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外文学院、新闻学院、管理学院等6个院系。同学们集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帮助中学生举办哲学议题思辨讨论、实验室体验、哲学辩论赛、哲学冬令营等活动,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协助中学生更好地衔接大学知识,也让大学期间所学学以致用。课题完成后,甚至还有同学转专业来学习哲学。
(2021级本科生王富珏展示着“FDUROP登辉项目”的成果《四足麦轮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研究 》。复旦大学团委供图)
据悉,在“悟”的阶段, 每个学生需要独立撰写一份总结两年来“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学思践悟”学习感悟报告、一份体现“悟”的阶段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成果的个人创新设计与发展愿景报告。学校会为本科生提供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包”,其中包括校内外学科竞赛、 研究生申请、留学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大赛、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等内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