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藏珍贵文物图录
编著者:中国现代文学馆 编
ISBN:978-7-5013-8517-1
定价:320元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1981年由巴金先生倡议创立、1985年正式落成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文学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收集、保管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籍、期刊、手稿、书信、字画等藏品98.04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43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文献的宝库,也是中国文学界与世界沟通的窗口。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不仅有巴金、郭沫若、茅盾、老舍等文学巨匠的重要手稿,也有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等著名画家的经典画作,以及一代藏书大家唐弢的绝版藏书等。本书将这些馆藏一级文物精粹装帧印册出版,既可以供读者赏悦,也是对这些先贤的致敬。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馆藏珍贵文物图录》撷取中国现代文学馆藏89种100件国家一、二级文物菁华。这些承载着文学巨匠生命温度的手泽——或为字字推敲的创作手稿,或为大师往来的书画赠答,或为版本珍稀的初版典籍,抑或为记录历史细节的作家遗物,它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注脚,更为文学研究、党史钩沉、社会思潮探源提供了珍贵实证。
本书重视装帧设计。深蓝色外封搭配湖蓝色烫金书脊,外封上点缀着金色的齐白石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茅盾《子夜》(《夕阳》)手稿,呈现出浮光跃金的视觉美感。内封采用布面设计,触感细腻,彰显质感。内页排版简洁大气,整体以白与棕的色调为主,既凸显了历史沉淀的厚重感,又为读者营造了舒适的阅读体验。内页中精选的馆藏珍品图片与文字介绍,不仅让藏品以鲜活之姿跃然纸上,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文学与艺术交织的历史长河中,得以触碰到每一份藏品背后的灵魂与温度。无论是从内容还是设计上,本书都极具收藏价值,是文学爱好者、艺术鉴赏者以及收藏家不可错过的珍品。
本书附赠巴金《保卫世界和平签名本》书册,该书册展示了许多名家的签名。
内页欣赏
前 言
1985 年 1 月 5 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告成立。它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国内最早、世界上最大的文学类博物馆,是中国作协和文学界的宝库和窗口。
四秩春秋,文脉绵延;薪火相传,新章再启。中国现代文学馆自创立以来,始终肩负守护文学火种、传承文化根脉的使命,历经岁月淬炼,已经成长为一座融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博物馆、研究机构与作家故居于一体的世界级文学圣地。2024 年 5 月荣膺“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
四十年间,文学馆以 46 亩方寸之地,筑起 3 万平方米的精神殿堂。98.04 万件藏品如星河璀璨:文学大家的墨迹犹存温度,手稿静诉衷肠,信札流淌情谊,143 件国家一级文物与 145 座作家文库,构筑起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立体图景。这里的一纸一砚,皆是文人风骨的见证;一书一画,俱为时代脉搏的刻录。茅盾故居的青砖黛瓦间,回荡着创作的热望;作家书房的光影流转中,跃动着经典的重生。从手稿的修复保护到文物的数字活化,从学术期刊的深耕到文学现场的活跃,文学馆始终以改革创新之姿,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命题。
为献礼四十周年,我们倾心编纂《中国现代文学馆藏珍贵文物图录》,撷取馆藏 89 种 100 件国家一、二级文物菁华。这些承载着文学巨匠生命温度的手泽——或为字字推敲的创作手稿,或为大师往来的书画赠答,或为版本珍稀的初版典籍,抑或记录历史细节的作家遗物,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注脚,更为文学研究、党史钩沉、社会思潮探源提供了珍贵实证。同期推出的《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新时代文学成就展》《阿英日记手稿》《书海一勺:民国书衣 300 品》等系列出版物,以及《推开文学之门》《欲书花叶》等文创雅品,皆以当代语汇激活文化记忆,让文学遗产走出库房,融入生活。
从“藏之名山”到“传之世间”,文学馆的万千珍藏,凝聚着数代作家、学者及其家属化私为公的文化胸襟。每一件无偿捐赠的文物背后,都是一段文坛佳话:或是创作困顿时的孤灯执守,或是风雨如晦中的肝胆相照,这些深藏于纸页间的精神密码,终将在学术研究与公众教育的双轨传承中,化作滋养民族心灵的文化基因。作为全国文学馆联盟发起和秘书长单位、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我们深知,守护这些文明星火,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部图录的出版,不仅为学术研究树立价值坐标,更将助力文学精神在当代社会生根发芽。我们期待,当读者凝视手稿上的修改痕迹,触摸书信中的家国情怀,品味书画合璧的妙趣时,能真切感知中华文脉的蓬勃律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让文学的温度穿越时空——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坚守四十载的初心,亦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宣言。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为中国文学事业呕心沥血的先贤,致敬每一位在文化传承发展之路上笃行不怠的同道。愿这座永不落幕的文学圣殿,永远闪耀着属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之光。
王 军
2025 年 1 月 5 日
目 录
滑动查看全部目录
第一部分
馆藏一级手稿
No. 1
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初刻本
二
No. 2
林纾《神窝》译稿
四
No. 3
茅盾《子夜》手稿
六
No. 4
巴金《家》修改稿
八
No. 5
卞之琳《装饰集》手稿
一〇
No. 6
盛成《台儿庄纪事》手稿
一二
No. 7
王礼锡《笔征日记》手稿
一四
No. 8
朱自清《诗言志辨》手稿
一六
No. 9
阳翰笙《天国春秋》手稿
一八
No. 10
陈企霞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邀请函
二〇
No. 11
闻一多《九歌(古曲翻新)》手稿
二二
No. 12
茅盾《锻炼》手稿
二四
No. 13
老舍《四世同堂》手稿(第一、二部)
二七
No. 14
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自序》手稿
二八
No. 15
冯雪峰《雪峰寓言》发排稿
三〇
No. 16
凤子《名人题签本》
三二
No. 17
巴金《保卫世界和平签名本》
三四
No. 18
巴金《红花》译稿
三七
No. 19
巴金《朝鲜前线采访笔记本》
三八
No. 20
巴金《赴朝日记》手稿
四一
No. 21
杜鹏程《保卫延安》手稿
四二
No. 22
杨沫《青春之歌》手稿
四四
No. 23
梁斌《红旗谱》手稿
四六
No. 24
李季《玉门诗抄》手稿
四八
No. 25
曲波《林海雪原》手稿
五〇
No. 26
林杉、曹欣等著《上甘岭》电影文学
剧本手稿
五二
No. 27
黄谷柳《赴朝日记》手稿
五四
No. 28
茅盾《新的现实和新的任务》手稿
五六
No. 29
管桦《小英雄雨来》手稿
五八
No. 30
魏巍《东方》手稿
六〇
No. 31
老舍《宝船》手稿
六二
No. 32
罗广斌《红岩》手稿
六四
No. 33
老舍《正红旗下》手稿
六六
No. 34
郭沫若《水调歌头·赞焦裕禄同志》
手稿
六八
No. 35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手稿
七〇
No. 36
张洁《沉重的翅膀》手稿
七二
第二部分
馆藏一级字画
No. 1
董其昌《董文敏行书诗词手迹》
七六
No. 2
黄应谌《柴门迎客图》
七八
No. 3
林纾书法对联
八〇
No. 4
张謇书法四条屏
八三
No. 5
汤定之画赠冰心《太平湖风景》
八四
No. 6
李可染画赠阳翰笙《孤坐葫芦下》
八七
No. 7
李可染画赠阳翰笙《瀑布与牛》
八八
No. 8
傅抱石画赠老舍《芭蕉丽人》
九〇
No. 9
傅抱石《浓荫读画》(1953 年傅抱石题跋)
九二
No. 10
傅抱石画赠老舍《卧船听雨》
九四
No. 11
茅盾五十寿辰题词册
九六
No. 12
陈伏庐画赠冰心《朱竹图》
九八
No. 13
林风眠画赠老舍《江畔人家》
(沈尹默题诗)
一〇一
No. 14
高剑父书法对联
一〇二
No. 15
齐白石应老舍所画
《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
《芭蕉叶卷抱秋花》《几树寒梅带雪红》
一〇五
No. 16
齐白石画赠老舍《蛙声十里出山泉》
一〇六
No. 17
齐白石应老舍画《凄迷灯火更宜秋》
一〇八
No. 18
齐白石画赠老舍《九如图》
一一〇
No. 19
齐白石画赠老舍《雨耕图》
一一三
No. 20
黄宾虹画赠老舍《花卉》
一一四
No. 21
力群《黎明》版画
一一六
No. 22
黄宾虹画赠刘白羽《山阁观泉图》
一一八
No. 23
傅抱石画赠刘白羽《湘夫人》
一二〇
No. 24
老舍题诗折扇(赵之谦刻扇骨)
一二二
No. 25
沈尹默录杜宣诗赠巴金、萧珊
一二四
No. 26
刘旦宅《曹雪芹画像》
一二六
No. 27
张仃画曹雪芹像
一二八
No. 28
郭沫若书赠郭小川
一三一
No. 29
赵树理书赠萧珊
一三二
No. 30
关山月画赠欧阳山《红梅》
一三四
No. 31
赖少其书赠巴金:李守常烈士句对联
一三六
No. 32
黎雄才画赠欧阳山《山水》
一三八
No. 33
黎雄才画赠刘白羽
一四〇
No. 34
关良画赠巴金《伏虎罗汉》
一四二
No. 35
吴作人画赠阳翰笙《漠上》
一四四
No. 36
赵朴初书赠冰心《金缕曲》
一四六
No. 37
冰心书赠巴金
一四八
No. 38
关山月画赠刘白羽《墨梅》
一五〇
No. 39
关山月书赠刘白羽
一五二
第三部分
馆藏一级书刊
No. 1
玉情瑶怨馆校刻林纾译《巴黎茶花女遗事》
一五八
No. 2
国民报社藏版谭嗣同著《仁学》
一六〇
No. 3
东京进化社出版鲁迅译《月界旅行》
一六二
No. 4
普及书局出版鲁迅译《地底旅行》
一六四
No. 5
周氏兄弟纂译《域外小说集》(第一册)
一六六
No. 6
周氏兄弟纂译《域外小说集》(第二册)
一六八
No. 7
会稽周氏出版重校本《会稽郡故书杂集》
一七〇
No. 8
泰东图书局出版郭沫若著《女神》
一七二
No. 9
北大新潮社出版川岛著《月夜》
一七四
No. 10
文艺书局出版钱杏邨著《安特列夫评传》
一七六
No. 11
鲁迅西谛合编《北平笺谱》
一七八
No. 12
《热风》(创刊号 、终刊号)
一八〇
第四部分
馆藏珍贵实物
No. 1
唐弢书房两用椅
一八四
No. 2
朱自清衣箱
一八六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综合编辑室
供稿 | 雷云雯 编辑 | 邓旭欣
监制|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