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耿飚将军回忆录》

1971年1月的一天,耿飚突然接到了通知,周总理正在办公室里等着他。他闻讯后,急忙来到了总理的办公室,见到总理之后,耿飚得知了一个令他感到有些震惊的消息,组织已经决定让他担任对外联络部部长。

耿飚心里明白,这个位置十分关键,此前毛主席一直打算让康生担任。总理知道耿飚的顾虑,他也表示康生之前也推荐了耿飚担任这个职务,在与总理一番交谈后,耿飚打消了顾虑。



随后他找到了康生交接工作,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中央发布一个书面任命,找一个合适的人来宣读他的任命文件。

对于耿飚提出的要求,康生并没有拒绝,毕竟让耿飚担任中联部长,也是康生的想法。在九大会议开始前,主管中联部工作的康生就找到了总理,希望能安排一个合适的人担任部长。

考虑到中联部工作的特殊性,康生认为要有足够的外事工作经验才合适,他便建议从外交部副外长级别的官员中选择,而且要求有与国外党组织接触的经验。

总理听了他的这些条件后,认为符合这个要求的人只有耿飚,起初总理并没有同意。

那时,耿飚刚刚在毛主席的钦点下,担任了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康生见状没有放弃,等到耿飚回国之后,他又跟总理提起了此事,总理便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



主席也觉得让耿飚担任这个职务比较合适,毕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耿飚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认为他非常符合这个要求。

耿飚早年参加革命,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耿飚在战争年代大部分时间都在带兵打仗。从早年在苏区组织游击队,到参加红军后一路凭借着军事能力在红1军团打出了名堂,在这个过程中,耿飚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带兵打仗的才能。

不过他也很早就展现了自己外事工作的天赋,1944年9月,当时耿飚正担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他也同时兼任着军区联络部部长。他在任上就曾负责接待护送美国观察团,虽然之前没做过这样的工作,但他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1946年,耿飚又来到了北平的军调部,经常作为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一些重要的谈判工作。在与国民党的几次会谈中,耿飚靠着自己的机智,成功挫败了敌人的阴谋,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工作,让主管外事工作的周总理注意到了他。

于是到了1950年初,总理一纸调令,让正担任一野第19兵团副司令的耿飚转行进入了外事部门。最初得知自己的任命后,耿飚也无法理解组织的安排,自己怎么就从兵团副司令变成外交人员了?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专门找了耿飚谈话,他耐心劝解这位小老乡,经过与主席的谈话后,耿飚理解了组织的安排,并决定要在外事部门作出一番成绩。



耿飚很快就投入了新的工作环境中,他舍弃了过去的观念,从零开始学习外事工作,并且积极向总理学习。

总理对耿飚的工作非常满意,之后耿飚便被组织安排成为新中国最早一批驻外大使之一,耿飚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无论换到什么环境,他都能很好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

多年间,耿飚先后担任了驻瑞典、挪威、缅甸等国家的大使,成为中国为数不多担任过6国大使的外交官。由于国家外交领域的工作起步时间晚,在这方面人才严重短缺,耿飚便成了外事部门的救火队长,经常哪里有需要他就要到哪里工作。



耿飚对此毫无怨言,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会尽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由于他本就是军人出身,耿飚在处理很多复杂国际事务中会展现出自己大胆果断的一面,这也让他获得了许多外国领导人的尊敬。

正是他在外交部门的出色表现,再加上他在这方面的经验,中央才决定让他接替康生,负责中联部的工作。

康生一开始打算安排当时代理中组部部长职务的郭玉峰去宣读耿飚的任命,可考虑到郭玉峰的资历等因素,康生等人也觉得不太合适,他们思量再三,最终决定让纪登奎前往中联部宣布任命。



于是在耿飚就任当天,纪登奎在群众大会上正式宣布了他的任命,耿飚也早早做好了准备。他对周围的同志和群众说:“我来中联部,秘书、司机等身边工作人员一个未带,今后完全依靠中联部的同志们做好工作,希望同志们给予支持。”

这一番话迅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此后耿飚在中联部部长的位置上克服了诸多困难,完成了总理等人交代的任务,当然他也用实际行动让那些质疑他的人闭上了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