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90周年诞辰,邵华奔波不停,仪式结束,她和毛岸青写下了“妈妈,您好年轻啊!”



1962年,毛主席与毛岸青、邵华夫妇,杨茂之、刘松林夫妇,以及张少林(邵华妹妹)在中南海

自从邵华被毛主席选为能“顶门立户”的儿媳,父亲的高风亮节、雄才大略、宽阔胸怀都影响着她,激励着她,她逐渐成为一个生活上、精神上都与毛家人同步的好儿媳。

毛主席在世时,毛家、杨家、向家、文家等所有家事都是毛主席亲自操办。毛主席逝世后,因唯一在世的儿子毛岸青身体不好,这一揽子事都落在邵华身上。



1990年11月14日,杨开慧牺牲60周年暨诞辰90周年,邵华和儿子毛新宇献上花圈

每逢毛主席和杨开慧等长辈的诞辰和忌日,她不但要亲自组织纪念活动,而且还代表主席家人出席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各种纪念活动。

1990年11月14日是杨开慧牺牲60周年祭奠日,由湖南省委牵头准备组织一次大型纪念活动。

这次活动与不同以往,还有杨开慧塑像落成典礼,给妈妈塑像一直是毛岸青、邵华夫妻的心愿,他们非常高兴。

1990年5月开始,邵华走南京,下扬州,去镇江,到无锡,奔苏州,赴上海,跑杭州,飞西安,去采撷书画家的名作。



张恒在创作小样

重中之重的是雕塑创作小组,邵华非常关注年轻妈妈的形象,以著名的雕塑家钱绍武教授为顾问,他的学生张恒、李茗为主创成员的队伍,在毛岸青邵华家的院子里如火如荼地创作小样。

经过8个月的创作,十多篇绘画样稿多次送审,最终邵华敲定了张恒的作品《骄杨》。这个手拿书卷、风中昂扬的“娇杨”形象,历经一年半时间终于伫立在杨开慧烈士陵园,一经亮相就惊艳了全国人民。

她是毛主席心中的“娇杨”,也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鲜为人知的是,邵华母亲张文秋老人京山烈士陵园塑像、杨开慧烈士陵园中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塑像,都出自张恒之手,这是邵华对张恒莫大的认可与信任。

“算人间知己吾与汝”,邵华常感动于父亲和母亲之间伟大的爱情。尤其是杨开慧5000字的手稿几十年后被发现,她逐字逐句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流了多少泪。

所以,最最让人感动的是杨开慧雕像石材的选用。邵华亲自在房山石厂,在采过毛主席纪念堂石料的大石坑里,寻到了百年难遇的一块重达28吨的一流汉白玉。毛泽东、杨开慧这对人间知己,生不能相守,死要他们相伴!



1990年11月14日,前排左起:陈邦柱、熊清泉、贺敬之、曾志、宋时轮、耿飚、毛岸青、邵华、毛新宇



邵华全程参与这次活动,祭奠仪式结束后,回到酒店,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她又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散文《亲爱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六十年过去了…您好年轻啊!您依然是满头秀发,白衫黑裙,一双明眸,秀丽而刚毅,您依然是那么端庄而亲切,勇武而高雅…”

“…我们也知道,无论我们怎么精心雕塑都无法完全再现您的奕奕神采。我们还知道,也许这与您60年前的初衷相悖。但我们实在想看见您啊…”

“亲爱的妈妈,29岁的妈妈,您好年轻啊!”



1990年11月14日,祭奠仪式现场

几十年来,邵华先后5次回延安,5次陪姐姐赴朝鲜、代替毛岸青祭奠大哥毛岸英,几十次回韶山,上百次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她还要照顾年迈的母亲,照顾身体不好的丈夫,抚养儿子。每当她累得想打退堂鼓时,毛主席家六位英烈和母亲家五位英烈,就会来到她的梦中,鼓励她奋勇向前。她就像一架机器,整日超负荷地运转着。



1990年11月14日,祭奠仪式现场

2001年11月6日,是杨开慧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百年诞辰是件大事,可是,在纪念现场,毛岸青和邵华都缺席了。

杨开慧100周年诞辰,毛岸青和邵华缺席,她写下了“想您,亲爱的妈妈!”



2001年,杨开慧百年诞辰,邵华在家中祭奠

邵华病倒了!

2001年的一天,邵华从外地回来后感到全身酸软,疲乏无力,但她没有在意,以往也有过类似的感觉。

这一次,疲惫感越来越重,而且还伴有胸痛,她在儿子毛新宇和儿媳刘滨的劝说下去了医院。没想到,一个睛天霹雳砸了下来,邵华得了乳腺癌,而且已到中晚期。



邵华和北京书画界人士合影





长沙地区座谈会



深圳地区座谈会

31岁的儿子毛新宇瞬间觉得天旋地转,他不相信乐观、豁达、年轻、能干的母亲会得上重病,更懊悔自己对母亲身体的疏忽。比他小7岁且学医的未婚妻刘滨却沉着冷静,他们陪母亲踏上了治疗的漫漫征途。

杨开慧百岁诞辰祭奠现场仿佛更加凝重,淅淅沥沥的雨似来添愁,雨滴顺脸颊滑过,分不清究竟是天公垂泪,还是人们心底奔涌而出的缅怀之情,亲人们的脸上还夹杂着对杨开慧儿子儿媳的一丝担忧。



2001年11月2日,毛新宇、刘思齐、杨东梅(刘思齐女儿)敬献花篮

毛岸青和邵华虽然没有来到现场,她为祭奠大会写了热情洋溢的发言稿,毛新宇代父母亲宣读了这篇书面发言。



2001年11月2日,毛新宇代为宣读父母亲的书面发言



2001年11月2日,杨开慧百岁诞辰祭奠仪式现场

发言稿中有几段话读来十分感动。

…今天,在家乡板仓,在烈士陵园,隆重举行我们的开慧妈妈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作为妈妈的至今健在的子媳,虽然我们也已双鬓飞霜,但我们仍是妈妈的孩子,仍像儿时一样,内心充满激动…”

“…她的孩子,都是几岁里头就失去了亲爱的妈妈。我们尽管年过花甲、古稀,也从来无法向妈妈尽孝。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想念妈妈,缅怀妈妈,多少次,我们在梦里与妈妈相逢,多少次,我们又被噩梦惊醒。这就是永远填补我们心灵饥渴的‘爱’和‘痛’…”



2001年11月2日,彭佩云、刘思齐、毛新宇、王景清(李讷丈夫)在板仓杨开慧故居



彭佩云、毛新宇在板仓杨开慧故居

“…今天,我们虽然没有来到现场,可这么多人一起缅怀妈妈,纪念妈妈,可以想见,我们的心情,该是多么地难以平静,我们的肺腑,该是多么地充满感激之情…”

邵华和毛岸青在北京的家中,对着妈妈的遗像举行了祭奠仪式。



刘思齐祭奠妈妈杨开慧



2001年,杨开慧百岁诞辰,毛岸青、邵华、毛新宇、刘思齐、母亲张文秋在重温杨开慧的遗稿《给一弟的信》

现场发言稿之外,邵华还写了一篇散文《想您,亲爱的妈妈!》

她在文中发出了灵魂之问“…妈妈,您累吗?爸爸需要您、革命需要您,您的孩子同样离不开您…”

“…亲爱的妈妈,您听见您的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了吗?没有了妈妈,没有了家,三个孩子如何生存?他们只能成为上海滩的流浪儿…”

“…亲爱的妈妈,英雄的妈妈,我们爱您,想您,永生的妈妈…”



2000年,邵华在韶山给未婚的儿子儿媳讲述毛家的革命往事

邵华和毛岸青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她深刻体会到亲眼目睹了冰冷的妈妈被抬回来的那一刻,对幼小的岸青伤害有多大,他一生没有忘记那一幕……

2007年3月,毛岸青因病去世,享年84岁。他是毛主席这一枝最长寿的男性,邵华功不可没。

2008年6月,邵华遗憾离世,终年69岁。此时,她最疼爱的孙子毛东东才5岁,在她离开65天后,孙女毛甜懿出生了。



2025年清明节

邵华为毛家选了一个能干的儿媳,如今,这一重担落在了刘滨的身上,她像婆婆一样为毛家这个受万人嘱目的大家庭无私地奉献着。

毛家男儿征战沙场,尽显英雄气概,毛家媳妇们的默默奉献亦可歌可泣。从伟大的母亲文七妹到以杨开慧为代表的二代“巾帼英雄”,从邵华到刘滨,她们都无愧于毛主席,都值得大书特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