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书坛出了不少“神童”,比如解缙、李东阳、姜立纲等,他们不到十岁就已经名扬天下,但成年以后书法上的成就就显得乏善可陈了。而有一位书家,即使年少成名,书艺也没有陷入“瓶颈期”,而是不断精进,最终成就斐然,此人就是陆深。


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浦东)一户官宦人家。陆家历代都有进士产生,家中藏书巨富。陆深自幼聪明,博览群书,史籍记载他五六岁时就认字颇多,还能朗诵古诗,年纪稍长则博通经史,一手楷书更是远近闻名,是名副其实的“神童”。


弘治十八年(1505年),陆深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才名太盛而被刘瑾妒忌,改为南京主事。等到刘瑾被诛杀,他得以官复原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在位期间对陆深尤为器重,还让他当自己儿子们的老师,教授儒学和书法,其中就有后来的隆庆帝。


嘉靖盛赞陆深书法“字画精妙,拟之书圣”。陆深门生极多,夏言、严嵩等都学过他的诗文。告老还乡后,陆深著述宏富,为明代上海人中绝无仅有,今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正是因其故宅和祖茔而得名。

陆深幼年学书从赵孟頫法帖练起,继而学宋四家、颜真卿、柳公权、李邕、二王等人,他曾说:“吾与吴兴同师北海,海内人以为吾取法于赵。”言外之意自己跳过了元代诸家,而从晋唐取法。夏言也评价他的字:“文裕书法妙逼钟、王,比之赵雪松而遒劲过之。”


陆深传世书法较少,以行、草书为主,《瑞麦赋》是其最知名的作品,全卷洋洋洒洒350余行、近2000字,写得酣畅尽兴、细腻自然。此作为纸本行书,纵32.9厘米、横超过3米,分上下两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完成于嘉靖三年(1524年)。

此作用笔极为细腻,起笔多以露锋切入,笔画干净利落,行笔中锋稳定,圆劲饱满,如锥画沙,富有立体感,收笔处或轻提带出飘逸笔锋,或沉稳回锋。结构稳健端庄,略带欹侧,体势舒展开张,疏密得当。


部分笔画伸展洒脱,如长横、长捺,增添了动势。中宫紧实,四面开张,左右部分有高低对比,顾盼生姿,字与字之间更是气脉相连。章法行距分明,字距适中,营造出整齐又不失变化的视觉效果。全卷秀逸洒脱,文人书卷气充盈纸面。

这件作品笔法细腻自然,笔画、结字、墨法、章法皆有可学之处,不失为行草入门的“范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