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陷入了“人掩其书”的窘境,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成就太高,以致于大家忽视了他们在书法上的造诣,比如李白、杜牧、王阳明等。而有一位,如果告诉您他也极善翰墨,相信您一定会吃惊,他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号祁溪,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太原一户官宦家庭,他幼年时便立志苦读,后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度支郎中、复州刺史、洛州司马、宰相等职,因被来俊臣陷害,贬为彭泽县令,后又起复,再度拜相。


狄仁杰是高宗朝和武周时期最有名的忠臣之一,刚直不阿,知人善任,广结名流,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桃李满天下”就是形容他。由于在政治上的成就过大,掩盖了狄仁杰在诗文书法领域的光芒。


狄仁杰有文集十卷、《家范》一卷传世,《全唐诗》《全唐文》还收录有他的诗词、奏章等。而他的书法则仅有一件留了下来,名为《袁公瑜墓志》。袁公瑜与狄仁杰为至交好友,又同朝为官,故而亲自为他撰写并书丹墓志铭。


此墓志全称《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铭》,镌刻于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十月,青石质,高70厘米、宽74厘米,以楷书写就,共33行,满行32字,总计800余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上世纪20年代于洛阳北邙山出土,如今藏于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


此墓志保存完好,不仅几乎一字不缺,连字口都清晰自然。这件书法为我们展现了狄仁杰出色的楷书技艺,他明显取法于王羲之《乐毅论》、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既有晋人小楷的圆融隽永,又不失唐楷的严谨细腻,还加入几分行书笔意,更是此碑庄严中带有几分活泼。


起笔多藏锋而入,横画落笔后再按压,因此头部饱满,随后以中锋行笔,书写过程中有轻重、粗细的变化。竖画则取法虞世南,末端有时垂露含蓄,力透石背。转折处方圆兼济,时而方笔切转,棱角分明,如“阳”“贵”等字,时而圆转流畅,如折钗股般遒劲,如“圀”“为”。志文中有些字采用武则天新造字体,既体现时代烙印,又通过笔画疏密对比增强视觉张力。


结构上多取纵势,中宫紧密而外延舒展,左右结构字注重穿插避让,上下结构字则强调重心欹而稳。此志章法布局严谨,行距均匀,字距疏密得当。此碑书法与历史价值并重,是千唐志斋“镇馆之宝”之一,刚健挺拔、严谨细腻的书风不输给欧阳询,也与狄仁杰的行事作风吻合,可谓“字如其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