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美丑”“高低”,历时千年,仍无评判标准,有人只看外层血肉,依据线条的姿态,划分美丑,有人则把品行道德,融于书法鉴赏,凭借“字如其人”的歪理,肆意批评。
就拿赵孟頫举例,他的传世法帖,时常被骂庸俗、柔媚,不可学习,出现这一评价的原因,大多基于上述2点,首先是姿态方面,赵孟頫继承“王字”的秀逸、绰约之风,只看表层,似乎筋力不足。
故而某些专家,借此发挥,声称其字软弱,女郎气太重,至于第2方面,与之有所呼应,因赵孟頫“贰臣”事迹,道德卫士用品行映射书法,被讽刺有“奴气”,再加之字体秀媚,更是被说油滑、骨力弱。
虽然赵孟頫早期作品,用笔不够刚健,但是没有喷子说的那般严重,而且中年之后,他意识自身不足,师法“雄浑”一脉的书家,如颜真卿、李邕,提高自我功力,重新参悟“二王”,实力大大提升。
毫不夸张的说,后期水准与唐人媲美,并且爱妻管道升,离世之后,他写出一部“绝美仙书”,北京故宫将其封存,极少有人见过,此帖就是《小楷洛神赋》。
《洛神赋》乃是曹植创作的名篇,讲述与洛水神女,梦中相恋的凄美故事,赵孟頫读到此文,不禁想到妻子,遂借由怀恋之情,以小楷抄写全文。
笔锋如游丝穿线,看似轻盈,实则力道暗藏,起笔如蜻蜓点水,收笔似惊鸿回眸,“之”字的最后一捺,先以纤毫之力轻提,再突然下沉顿挫,呈现出动势,让端庄小楷瞬间有了呼吸感和动势。
赵孟頫的书法,真正继承“二王”笔法,元朝之后的800年,将其视为“标杆”,几乎人人临摹其字,尤其是清朝,迷倒康熙、雍正、乾隆3代帝王,全国推行他的法帖,至今仍是十分畅销。
这幅《小楷洛神赋》字字优美,笔笔标准,毫无网络专家所言“俗不可耐”的问题,时常临摹,既能掌握“楷法”,用笔精到且沉着,还能领会丰富的姿态变化,感受行书般的畅意,从楷书顺利过渡至行书。
而今,我们对赵孟頫《小楷洛神赋》,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见此品如见原作,此品还有一款放大版,等比例放大,毫不失真,更易观察细节,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