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普遍认为,唐朝的书法最精妙,从标准度分析,唐人“尚法”,笔力扎实,线条规整,展现楷书的端庄、正大之象,譬如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的字迹,十分匀和精到,的确挑不出一丝错误,可是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作品过于精严,变化敛于墨色之下,无法窥探细节。


而且千篇一律的风格和意态,也令人感到审美疲劳,艺术的生动性不足,若是学习过多,恐有用笔僵化、单调等问题,正如米芾所言:“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


书法乃是艺术,需要具备活力和情感,以及个人特色,这一点宋代的书法家,做的非常完美,彼时推崇“尚意”,依据情感走笔,线条自然畅意、灵活多变,就像苏轼、米芾和黄庭坚,用笔舒展骏健,个性十足,可惜这几位名家,全都擅写行书,少见楷书作品。


幸好南宋时期,有一位高手,受到“尚意”和古法的2重熏陶,写出灵动而稳健的楷书,水平比唐代大师还高,此人就是张即之,史册记载,此人出身显赫,不知为何,名气一直不高,因此常被后世低估,认为他的技艺不高,实际上,张即之的楷书,名贯中外,日本书坛也称赞,其字“惊为天人”。


张即之的楷书,没有延续平整势态,或者常见的紧秀之风,他“以行作楷“,同时把大字的宽阔之风,与小字结合,点画峭拔锐利、干练清健,给人神采奕奕质感,还有几分“写经体”俊逸、虚和的气息,不过相比常见的敦煌“写经体”,张即之也有一定的创新。


他突破传统“写经”的单调,通过笔画粗细对比、逆入平出的笔法,赋予小楷“短促有力、方正开阔”的视觉张力,虽受界格限制,却通过内部空间调整,形成“精致端严又富于变化”的特征,至于大字作品,更是极具老辣之风,以“刷”字般的迅疾笔法,营造苍茫气息,凸显其突破程式化的艺术追求。


而今张即之的传世作品,拍卖价格高昂,2016年北京保利“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华严经残卷》最终卖了6325万,日本对于其字,亦是极尽追捧,将其列为“四绝”之一,安世凤也评说:“今评其笔意,亦非有心为怪,唯象其胸怀……峭拔之可骇耳。自开天以下,千奇万异,何独字法不得任情哉”


您对张即之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