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为日本流传出来的米芾行书拓本之作,真假不知。此帖名为《廷对帖》,现藏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之中。
相传,此帖在元代之时曾被柯九思所收藏,明代时其流入到了民间,之后被私人藏家所收藏,直至清代乾隆年间时被收入皇宫内院之中。
清末民初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此帖最终流落到了日本,并被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
然而对于此作的更多资料并未搜查到多少,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资料记载,疑似伪作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一定就完全是伪作,观赏其字,很有米芾的韵味,有其刷字的制点。
以侧锋破阵,中锋收功。"臣"字的长撇如飞鸟竦身,侧锋切入后迅疾转为中锋,力透纸背之感。
赵构在《翰墨志》对米芾的行书评价极高,说他是得其六朝神髓。后世诸多评论亦有类似观点,如邓萧评米芾字有晋宋气,黄庭坚称其“专治中书令”,蔡倏认为其得意处似李北海且时有小王风味,葛立方指出其变体源于王子敬,范成大称其行草用大令笔意而成一家。
他的行书最初取法于颜真卿的 《争座位帖》,而后又学习欧阳询的笔法,在他的部分作品中还是可以看出带有点欧味的。
其大字行书受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结体宽博影响,又从段季展书法中得“刷掠奋迅”笔意,自称“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
虞集书法题跋
褚遂良对米芾影响也大,米芾慕其最久,性格与书风相合。而对米芾行书影响最大的晋人是“二王”,尤其是王献之,米芾集古字多集自王献之,还将晋人法帖视若珍宝。
之后是受其苏东坡的影响较深远,例如在此作的部分字上就能明显看到有苏东坡的韵味,他们的行书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于崇晋融唐、由唐入晋。
声明:以上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