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坤是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人 ,可以说是满清王朝的掘墓人;而鹿钟麟则是将伪帝溥仪赶出故宫的人,是彻底让溥仪失去家的人。
熊秉坤生于1885年,湖北江夏人,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兼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声势高涨,清廷派遣镇守武昌的端方率军入川镇压,武昌空虚。革命党人意欲趁机起义,然而,拟定的起义领导人蒋翊武、孙武皆在准备过程中出现意外,引起巡捕注意被通缉,起义时间及名册暴露。事情紧急,于是工程营的革命同志议决在10月10日率先发动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熊秉坤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当时溥仪5岁。时隔“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两年多,1914年7月,熊秉坤到日本东京参加革命党的会议。在聚会上,孙中山指着熊秉坤向在场者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因此熊秉坤享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辛亥革命的影像记忆
鹿仲麟1884年出生于河北望族家庭,1908年前往辽宁新民从军,与冯玉祥结识并成为好友。后参加冯玉祥等人发动的滦州起义。1922年,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鹿仲麟为其二十二步兵旅旅长,位列冯玉祥五虎将之一。1924年10月22日,鹿奉命发动北京政变,控制了北京全城。11月5日,鹿奉代理大总统黄郛之命,任京畿卫戍总司令鹿钟麟带领几十名军警进入神武门,执行“逼宫”命令。鹿钟麟护送溥仪来到位于后海甘石桥的醇王府邸,突然执枪问溥仪:“从今以后,你是称皇帝,还是以平民自居?如果愿作普通人民,则我等军人对你自有保护之责任,如你仍称皇帝,那我们民国不容皇帝存在,我只能枪毙你!”溥仪受此威慑,声明自己愿为中华民国之一分子,鹿随与之握手为别。当时溥仪18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鹿留在天津义生里街道办事处工作,1954年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但未离开天津赴职。
1924年溥仪出宫
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出兵东北,随即日军全面投降,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军擒获,1945年8月18日,溥仪被押往苏联的赤塔等地。1950年8月1日,苏方将溥仪交给中方,随后溥仪在抚顺,开始了长达10年的改造生活。1960年3月,溥仪特赦回京,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随后他又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开始担任人民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1年10月13日,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在北京举行辛亥革命5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申伯纯的安排之下,鹿钟麟、熊秉坤、温楚钰、李白贞和邱文彬等人坐在政协礼堂的四号会议厅的沙发中,静静地等着溥仪的到来。
上午11时,申伯纯陪伴着溥仪,走进了四号会议厅,鹿钟麟等人随后站了起来,溥仪和看着满脸带笑的鹿钟麟,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后快步上前,一把握住了鹿钟麟的手,满脸激动的神情。鹿钟麟说:“奇遇奇遇!”
溥仪告诉鹿钟麟等人,自己已经不是过去的溥仪了,他讲完这句话,又调整了语气,并大声地说:“我是新生的溥仪!……”经过一番改造,溥仪明白了一个道理,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不是让敌人杀死,便是自己自杀,正因为共产党宽宏大量,才有他这个逊帝的新生之路!面对把自己赶出故宫的“仇人”鹿钟麟,溥仪只有感慨没有仇怨。在申伯纯的介绍下,溥仪又与其他人一一握手,当介绍到熊秉坤的时候,溥仪激动地说:“久仰久仰!”
溥仪未接受改造之前,还错误地认为,熊秉坤等人就是“乱臣”。他接受改造后,明白了天下是人民的天下,绝非爱新觉罗一族一人之天下,他对熊秉坤就只有尊敬,而没有怨恨了。
记者们准备为他们的重逢,留下一张照片,鹿钟麟和熊秉坤二人一定要让溥仪坐到中间。鹿钟麟还幽默地说,谁让你是“皇上”呢!
溥仪与熊秉坤、鹿钟麟的合影
照完照片,谈起当年的往事,溥仪问道:“你丢在桌子上的炸弹,确实可怕!”
鹿钟麟回答:“那是空心弹!”
溥仪又说:“你安排在景山上的大炮,更可怕!”
鹿钟麟笑道:“哪有炮,那是吓唬你的!”
溥仪听完,不由哈哈大笑,昔日的过节,在今日的欢声笑语中,也都烟消云散了!
而我们今天,却因邻里、村里或单位的一处地埂、一点误解,动辄刀棒相向,取人性命,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