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光绪皇帝,是最悲惨的清朝皇帝,他甚至比溥仪还要惨。

只有看过了光绪的一生,才懂得什么叫作“身不由己”,他这一辈子从未逃出慈禧的手掌心。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光绪皇帝决定摆脱慈禧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件事……



年少即位

在封建时代,皇帝子嗣的数量,就代表着一个王朝的兴衰。

在一个地方王朝的鼎盛期,皇帝子嗣的数量肯定不会少。就拿清朝来说,康熙一朝最为鼎盛,因此康熙皇帝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

而他的孙子乾隆皇帝,虽然没他多,但也有十七个儿子。



但是乾隆的孙子咸丰皇帝,却是一脉单传,只有载淳一个儿子,而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他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老佛爷”慈禧太后。

皇帝的儿子越多,容错率就越高,在只有一个儿子的情况下,万一这个儿子出了事,连个备用的都没有。



咸丰皇帝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只有同治皇帝这么一个儿子,就算同治没有能力,也只能让他继承皇位,哪怕同治当时只有六岁,也必须继承皇位。

虽然幼年即位在清朝并不少见,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清朝现在面临的问题可比当年大多了。



幼年即位的皇帝,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检测,有一点病就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当年康熙皇帝能在一众兄弟中脱颖而出,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命硬”,竟然扛过了当时的绝症“天花”。

而且人一生中只会出一次天花,康熙扛过了这一次,之后再感染的概率也就小了很多。



为了天下的稳定,顺治就选择让这个存活概率远超其他人的儿子当皇位继承人。

但是这位同治皇帝就没有康熙那么幸运了,或者说同治皇帝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兄弟。

如果顺治皇帝没有选择康熙,而是选择其他人,就会遇到同治皇帝这种情况,十九岁时感染天花去世。



咸丰若是还有其他的儿子,那么他还有的选,可惜他就这么一个儿子。

而同治皇帝比他还要惨,十九岁时去世,居然连一个儿子也没有。

同治可以没有儿子,但是大清国不能没有皇帝。为了给大清国找到一个合适的皇帝,两位太后、几位王爷以及大臣们开了一个会。



为什么是两个太后呢?因为同治皇帝的亲生母亲是慈禧,但是慈禧并不是咸丰皇帝的皇后。

皇帝的生母必然会是太后,因此她在同治皇帝即位之后,就与咸丰的正牌皇后慈安同时成为了太后。

这种有两个太后的情况在清朝很常见,因为清朝的皇帝很多都不是皇后生的。



既然有两位太后,那么同治皇帝的继承人就得让两位太后满意才行。

不过慈安太后并不像慈禧太后那样追权逐利,她只想好好生活,因此选择继承人这件事就由慈禧来决定了。

而慈禧在选择皇帝时,一心只想着寻找“便于控制”的皇帝,根本不想着寻找有能力的皇帝。



按理来说,如果慈禧想要找同治皇帝的继承人,应该在他的后辈中找,也就是溥仪他们那一代人。

虽然说溥仪当时还没出生,但是“溥”字辈已经有人了。

可是慈禧觉得自己在“溥”字辈没有熟人,就直接否定了他们,决定找一个同治的同辈人继承皇位。



如果要找“载”字辈的话,正好有一个人选,慈禧的妹妹嫁给了醇亲王奕譞,他们有个五岁的孩子载湉,这个孩子就很不错。

在决定好了之后,慈禧向众人宣布了这个决定,只见其他几位亲王长出一口气,庆幸自己躲过了一劫。



而慈禧的妹夫醇亲王奕譞则是惨叫一声,倒在了地上,哭得那叫一个惨。众人忙去扶他,一边扶还一边劝。

但是事情已经定了,他再怎么哭闹也改变不了结局。此时只有五岁的载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还在家里跟母亲在一起玩。



公元1875年1月27日,已经提前进入紫禁城的载湉来到太和殿,在两位太后的照看下举行登基大典。

此时的载湉说是五岁,但是他的实际年龄并没有这么大,他来到人世的时间只有三年零六个月,他还什么都不懂呢。

但是这并不重要,幼年载湉也能正式登基,也能当光绪皇帝。



身不由己

光绪皇帝正式登基之后,他就离开了父母,来到了皇宫居住,照顾他的人自然是他的大姨——慈禧太后。

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光绪皇帝,慈禧打算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慈母的形象,让光绪皇帝一直听自己的话。但是光绪皇帝似乎并没有受到她的影响。



在光绪皇帝十六岁那年,他就算是“成年”了,一直在垂帘听政的慈禧理应将大权交还给光绪皇帝,也就是让光绪皇帝亲政。

这无疑是对慈禧太后权力的一种削弱,因此很多大臣都觉得慈禧不会这么痛快地让光绪皇帝亲政,有些大臣甚至已经做好了逼她退位的准备。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贯痴迷于权力的慈禧太后,居然主动要求举行亲政大典,自己要将大权交还光绪皇帝。

诸位大臣都很惊讶,难道这位慈禧太后真的想要安心养老了?不管怎样,只要能让光绪皇帝顺利亲政,大臣们就放心了。



但是他们放心得太早了,光绪皇帝确实是亲政了,但是大权还在慈禧手中,她根本就没打算将大权交还于光绪皇帝。

而且就算是光绪皇帝亲自处理的那一部分,也必须先经过慈禧的手,才能正式颁布出去。



即使是这样,光绪皇帝依然发觉了慈禧的不对之处,他对于这个从小照顾自己的“母亲”产生了质疑,再加上一些大臣的进言,让他有了自己的想法。

为了改变大清国颓废的现状,光绪皇帝决定重用康有为等人,实行维新变法。



这场“声势浩大”的变法并不是特别顺利,慈禧看他们就像是在看小孩子过家家。如果光绪的变法能将大清国变好,慈禧会支持他们的。

但如果他们的变法会触及守旧派的利益,慈禧对付他们就像是对付小孩子一样。

最终,这场维新变法只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拿下了。



变法失败后,慈禧发现光绪反抗自己的心越来越重,她担心自己有一天会管不住光绪,毕竟光绪才是正牌皇帝。

为了限制光绪,慈禧以光绪生病为由,将他关进了一间屋子里,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光绪皇帝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没过多久,光绪皇帝重病卧床,慈禧命人去给他准备后事。

此时的光绪躺在床上,动一下手指都费力。太监们过来给他穿寿衣,光绪皇帝死活不穿,他甚至拼尽全力坐了起来。他不想在自己临死的时候还要被慈禧给控制着。

太监们没办法,只好去请示慈禧该怎么办。



其实慈禧当时也已经病重,她无暇顾及光绪的生死,只是敷衍地说了一句:“不穿就不穿吧!”就这样,光绪皇帝成了清朝唯一一个没有穿着寿衣下葬的皇帝。

而在三十八岁的光绪死后,慈禧的病情也迅速恶化,在光绪去世的第二天,慈禧也稀里糊涂地死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