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深秋,红十军团在艰难的北上抗日行动中屡遭险情。面对险恶的战场环境和不断逼近的敌军,粟裕与部队将士几经辗转,试图突围而出。然而在一次突围作战中,一名勇猛的营长却倒在了血泊之中,似乎永远离开了人世。这支历经生死的队伍真的就此失去所有希望了吗?

那场战斗地点位于闽浙赣交界处的山间地带。由于北上受阻,红十军团的兵力本就损耗严重,药品也极度匮乏。敌人凭借熟悉地势和火力优势,拼命阻截红军前行。粟裕同战士们一度陷入被包围的窘境,但大家仍旧苦战不退。

在混战的关键时刻,陈兴发——这位担任营长不久、却屡立战功的红军干部,率领手下战士猛冲敌阵。枪声四起,子弹横飞,他带领众人奋勇拼杀,为掩护大部队主力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但就在即将冲出重围的刹那,敌人的子弹击中他左眼,直穿头颅后方。

当时的红军医疗条件极其有限,头部负伤几乎就等同于宣判死刑。陈兴发随即倒在地上,血流不止。粟裕见状立刻俯身查看,却只看到他无力的身体已然僵直,心头顿时一阵悲痛,暗觉此人恐怕再无生还的可能。部队形势危急,粟裕只能含泪率队继续前进,转瞬间血与火再度席卷战场。



这场战斗结束后,红十军团因伤亡惨重而被迫分散转移。许多同志在这次行动中牺牲,陈兴发也被记录在了阵亡名单中。然而谁也没想到,他竟在一片尸横遍野的死伤者中被几名侥幸幸存的战友救走,并暗中送往安全处治疗。那颗凶险的子弹尽管带走了他的左眼,却未能要了他的命。

很快,粟裕与其他部队在后续的撤离中不断更换作战区域,错过了与陈兴发重新取得联系的机会。人们只知道他曾经一度奄奄一息,伤重几乎没了生还希望。再加上红军队伍频繁转移,相关记录极难保存,军中绝大多数人都认定他已壮烈牺牲。

事实上,陈兴发不仅没有倒下,还在伤愈后辗转多地,最终跟随陈毅率领的南方红军游击队在赣南、闽西等地继续抗敌。彼时,陈毅为接应各地零散游击队,正通过极其艰苦的方式开展联络工作,但与中央沟通并不顺畅,多次与其他红军部队失去联系。

早在1934年左右,国际共产组织派遣了李德来到中国革命根据地。他对国情了解有限,却常常以自己单一的军事理念指挥作战,多次致使部队陷入被动。

萧劲光曾在这样的误判中遭遇挫败,却被李德强行归咎为作战失误的“主犯”,还险些被处以极刑。陈兴发深知其中内情,便暗地里赶去向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汇报真相。毛泽东审时度势后,力保萧劲光,才让他逃过此劫。

此后,陈兴发在部队的“特殊岗位”上依旧干得异常出色。曾有一段时间,他在萧劲光与粟裕的直接领导下执行隐秘任务,担任特务连长,故在红军中并不广为人知。1935年由于红十军团急需基层带兵骨干,他被调到粟裕手下出任机枪连连长,又先后升任营长,期间一直忠诚执行各项指令。

正是在这些日夜鏖战的岁月里,陈兴发不幸中弹,差点埋骨沙场。但劫后余生的他没有久留在原部队,而是继续跟随在南线活动的陈毅。南方的山地和河谷中,盘踞着不少顽固势力,再加上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游击队只能来回穿插于茂林深山之中,通讯和补给都十分困难。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双方为了共同抵御日军侵略,再次实现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序列,南方坚持游击的部队编入了新四军。陈毅接到中央指示后,带着手下数支小分队四处奔波,希望将改编命令准确传达到各地。然而,一些偏僻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对局势并不十分了解,对“接受国军改编”这件事充满疑虑。

就在某次传达命令的路上,陈毅与陈兴发被一支驻守湘赣边区的游击队当作“叛徒”,遭到扣留。因为这些战士宁死也不愿接受“蒋介石”的旗号,更不相信面前的两人是带着中央指令前来。直到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同志返回,证实中央确有指示让各地红军统一编入新四军,这才放了陈毅与陈兴发。事后,这支游击队为自己的误会纷纷道歉,陈毅则表示理解。

此番经历让陈兴发在陈毅身边越发受到重用。他时常伪装成农夫、商贩或小脚夫,持着各种文书和电报,越过敌方封锁线,将指令和情报及时送到各支隐蔽的红军队伍。期间他多次与敌军狭路相逢,却总能凭借机智的应变全身而退。



一次,他挑着扁担装作樵夫,正欲翻山前行,不料山路尽头突然出现几名敌人。带头的军官见他衣衫褴褛、满脸灰土,毫不设防,还让他替他们挑着枪行军。陈兴发面不改色,嘴上不停应声示好,待对方稍有松懈,他竟突然抡起扁担扫倒敌人,趁混乱迅速跃入山坳。子弹在背后掠过,却无法阻挡他逃出生天。

随着抗战的推进,各路部队的编制不断变动,许多早年的战友都失去音讯。解放战争时期,陈兴发又追随陈毅来到华东,参与收复失地的行动。上海解放后,他因多年奔波作战,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便返回家乡做一些地方建设工作。1966年,由于健康原因,他正式退休。

退下来后,陈兴发生活较为安定,偶尔会外出探望老同志。他在战时拥有的“神秘身份”,此刻不再被频繁提及,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曾跟随陈毅转战南北,却不知道他当年差点命丧敌弹,也不清楚他是粟裕旧部。直到1973年,萧劲光无意间听闻陈兴发尚在人世,顿时大为惊喜,嘱咐当地部门务必照顾好这位老英雄。

同一时期,粟裕仍对当年部属的生死牵挂不已。他与朱德等同志闲谈时,偶尔会提起某次苦战中英勇牺牲的基层干部。谈话间,他多次表达惋惜,却不知道这个他痛惜多年的老战友竟然安然健在。

1977年夏天,陈兴发带着简单的行囊专程来到北京。几十年过去,他已变得满头白发,但依旧精神矍铄。他首先找到了老领导萧劲光,然后在萧劲光的安排下,终于与粟裕见面。那一刻,两双历经战火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陈兴发唤了声“老首长”,粟裕先是愣住,随即双眼含泪,百感交集。

在座的人见到这一幕,无不为之动容。粟裕握住他的手颤声说道:“当年只道你已牺牲,这么久才听说你活着,真是意外之喜。”周围同志们看着这两位经历无数炮火的老兵重逢,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